人们用肝胆相照来形容亲密的关系,以及坦诚交往共事,相互照应。出自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僚寀》:“今始至之日,必延见僚寀,历述弊端,令悃愊无华,肝胆相照。”
事实上,肝与胆,的确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西医解剖上,胆囊位于肝的脏面,有胆管与肝管相通。肝脏分泌的胆汁先流到胆囊里贮存起来,需要消化食物时,胆囊收缩,把胆汁挤入肠道,消化食物。一旦肝脏病变使肝内胆管阻塞,不仅肝脏会发生自身消化,胆囊也会因此受牵连,无胆汁可用。反过来,一旦胆囊因各种原因,如炎症、结石、肿瘤等使胆总管堵塞,不但胆囊会肿大甚至穿孔,肝脏也会因分泌的胆汁不能排到胆囊贮存而发生病变。所以,肝和胆不仅是一对连襟的好兄弟,更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密切关系。
在中医脏腑学说里,肝与胆为阴阳表里关系,有经络联系。人们把胆称为肝府,二者像双胞胎一样,常常被相提并论,在治疗上也是肝胆同治。中医对肝胆的解剖学认识与西医大同小异,认为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肝脉下络于胆,胆脉上络于肝,构成脏腑表里关系。生理情况下相互配合,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如肝失疏泄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排泄失常会影响到肝。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用肝胆相照来形容密切的相互照应的关系。
知道了肝与胆的这层关系,我们治疗肝胆疾病时,就知道了肝胆同治的重要性。比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时,会出现胁痛、口苦、黄疸、呕吐等病状,采取清肝利胆的方法治疗,即治了肝又治了胆,效果也会很好。
另外,肝胆关系密切,各司其职。中医称“肝为血海”,起储藏和调节血液的作用,肝只有升发疏泄得当,血才会随气而行,濡养身体。胆是主管决断的,胆气虚的人多疑、胆小、善太息(常叹气)。现代一些精神类的疾病都与肝胆气虚有关。
所以,在养生保健上,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护住肝胆之气。第一,睡好子午觉,午时小睡,子时前必须入眠,因为胆经在子时最旺,肝经在丑时最旺,这时候进入深睡眠,可以滋阴潜阳,有利于肝的再生、肝血净化和胆汁代谢;第二,春天早起不赖床。中医认为,每天早晨5点左右为一天的“惊蜇”,这时,人们要像惊蜇时的虫子那样苏醒活动,而不是卧睡。起得太晚,不利于体内气血畅通;第三,保持心情平和,因为不良情绪可以使肝脏疏泄失常,怒伤肝,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伤肝,肝伤胆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抑郁、失眠等精神疾病;第四,适当吃一些补益肝胆之气的食药,如体寒及肝气不足的人,可以吃红糖、阿胶、当归、人参、蜂王浆、桂圆等;肝阳太过的人,吃一些性平性凉的蔬菜,如芹菜、菠菜、绿豆芽等;第五,适度运动,可以助肝疏泄升胆气。
如此关系密切的一对兄弟,如此重要的一对脏腑,护好它们就是护好我们的身体。
(责编:盛月、权娟)(选自《人民网》)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