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梨状肌损伤或出现炎症,刺激、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起于第
2、3、4骶椎前面,向下聚集成为腱膜样肌腱,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主要是协同其
他肌肉完成大腿的外旋动作,受骶丛神经支配。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肌上孔
及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大多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但有时发生解剖变异者,则由梨状肌内穿
过。梨状肌损伤在临床腰腿痛的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为常见的损伤之一。
本病相当于中医痹证、腰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髋部遇有跌闪扭伤时,髋关节急剧外旋或外展,使
梨状肌受到牵拉损伤;夜晚着凉,感受风寒侵袭损伤;或是小骨盆腔内炎症刺痛等,均可使梨状肌发生
痉挛、肥大和挛缩,引起坐骨神经在锐利和坚硬的肌缘之间受到卡压,而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
麻痹,特别是有变异的肌肉或神经更易发生。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跌闪扭伤造成气滞血瘀,而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或病久体亏,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经络不通所致。
[辨证论治]
(一)基本疗法
1.气滞血瘀
主症:急性期筋膜扭伤,疼痛剧烈,动作困难,臀部疼痛,向大腿方向放射,偶有会阴不适。咳嗽
喷嚏可加重疼痛,睡卧不宁,脉弦紧。
基本治法:化瘀生新,活络止痛。
针灸处方:肾俞,膈俞,委中,秩边,第3、4腰椎夹脊穴,腰阳关。
药物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2.肝肾亏虚
主症:慢性期病久体亏,梨状肌肌腹有压痛,有时可触及条索状隆起肌束,痛点固定,臀肌萎缩,
持续性隐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
基本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针灸处方:命门,志室,三阴交,太渓,肾俞。
药物处方:当归鸡血藤汤加减。
(二)其他方法
1.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先按摩、揉推臀部痛点数分钟,然后用拇指或肘尖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
方向与梨状肌纤维方向相垂直,共10~20次,最后以按压痛点和牵抖患肢而收功。手法每周行2次,
连续2~3周。
2.封闭治疗 多在急性期应用。用1%普鲁卡因6~10mL加强的松25mg,以6号长针头,依梨状
肌之体表投影要领,深刺封闭,可解除痉挛。每5~7天1次。
3.手术治疗 如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探查,解除坐骨神经的卡压。
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贵主编巨著《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出版
日期:2023-05-07 阅读:605次 作者:王文新 主任中医师 来源:
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贵主编巨著《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近日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崔述贵教授是知名中医专家,5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勤奋努力,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贯通中西医,临床经验丰富,成果斐然,著述颇丰。崔述贵教授主编的这本《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吸收了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方面的专家、学者的经验。本书的特点是:一是突出了“针药结合”,强调辨证论治、辩证用药和辩证施针、针药并用,“药”“针”优势互补,疗效互补,相得益彰。一改中医精“药”不精“针”,精“针”不精“药”的现状。体现中医整体治疗,个体化辨证施治的优势,此乃中医治疗发展的方向。二是适应疾病谱的变化,介绍了现代医学专科病证及国际通用病证;三是介绍了各科中西医疑难病证的辨证论治。这本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具有时代的特征。本书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可供广大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人员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参考使用。也是中医高等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难得的参考书。
《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编委会
主 编 崔述贵 崔鹏
副主编 李颖 田云飞 田 文 陈静(美) 李润洪(美)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新 仇梦钦 朱建文 吕秀岚 李春华 李艳芳 辛 悦 张登辉 陈玉洁 岳德俊 赵利娜 高美玲 郭 玲 郭 艳 崔 凯
特约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金云 马铁明 王书宝 王 全 王洪波 王根土 尹 卓 孔 涛 田 宁 田 花 白丽香 弘 一 任 路 刘玉杰 刘玉清 刘晓艳 许佰莉 孙秀艳 孙贵红 李春城 杨 絮 何光辉 沈 艳 张 军 张秀明 张忠军 张 继 张 琪 张 静 陈小艳 陈建龙 金昱呈 周丽 郑刚 赵秀 赵晓梅 赵海彦 战义洲 高 文 高 江 曹伟民 崔福鑫 崔 磊 梁 夏 路 通 魏忠保
作者简介
崔述贵,男,现居美国。早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于辽宁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两年,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八个月,之后长期从事针灸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曾担任辽宁中医学院教授、针灸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秘书长等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崔述贵教授曾先后两次赴科威特从事讲学与临床工作,共计四年六个月;又于1991年至1992年赴意大利圣玛利诺医院从事讲学与临床工作;1994年赴美国纽约从事学术交流与临床工作,并获得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美国葛鲁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美国利伯帝大学东方医学博士学位,兼职美国葛鲁博大学、美国利伯帝大学东方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貴教授现定居于美国纽约市,持有纽约州针灸医师执照,罗德州针灸医师执照,于纽约市法拉盛、布碌仑两地开设中医针灸诊所,为社区各族裔服务。崔述贵教授现为纽约中国针灸中药治疗中心主任、曾任美国纽约州针灸执照医师联合公会等多家学术团体理事、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副理事长等职,曾被《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羊城晚报》《广角镜》《桥报周刊》以及美国《华夏财富》等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崔述贵教授在国际权威专业杂志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美国《国际临床针灸杂志》4篇、日本《医道的日本》3篇。主持编著《实用针灸内科学》《现代针灸临床指南》《神经内科疾病的针灸中药治疗》《针灸五官科学》》《疑难病症针药并治绝技》(人民军医出版社)《国际针灸治疗学》(英文版)等多部著作。崔述贵教授的从医生涯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技术人才系列词典》《中国名医列传》《美国ABI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IBC世界名人录》等。2000年7月,崔述贵教授荣获北美华人联合会“当代华人杰出成就奖”,同年荣登《纽约中医人》荣誉榜;2007年11月,荣登《世界针灸杂志》特刊《针行天下-全球针灸风采录》;2010年1月,荣登《华夏财富》封面,被收入封面故事《中国的中医师,世界的中医学-记著名中医药专家崔述贵教授》; 2010年12月,被载入全国高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出版的《中华崛起》;2012年12月,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主编的《华夏人物传记》;2021年,以优秀工作者身份被国家邮政局审核批准制作个性化专题纪念邮票;2013年12月,被载入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传承经典(2013年珍藏版)》。
崔鹏,男,美籍华人,其父为著名中医学家崔述贵教授。1977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早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第四十中学,1998 年随其父母移居美国纽约市,赴美后就读于纽约市拉瓜地亚社区大学,后毕业于纽约太平洋中医学院,并荣获东方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考取了全美针灸、中药特考文凭,2007年获取纽约州针灸执照。现在纽约市一家西医诊所和其父创办的贵和中医诊所从事针灸、中药临床工作。
崔鹏医师毕业后一直从事针灸、中药临床工作,在其父的指导下,孜孜不倦地研读中医药及针灸医籍,医疗技术进步很快。他擅长针药并治各种痛证,尤其是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多种心身疾病。因临床疗效显著,求医者众多,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工作之余,崔鹏医师参与编写《疑滩病症针药并治绝技》并担任副主编,该书于2010年1月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11 年,他撰写的《针刺秩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一文收录在《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15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其从医事迹于2012年9月被收录于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编写的《华夏医魂》一书中,于2014年1月被收录于《中华文化传承经典》一书中。
崔鹏医师现为纽约执照医师联合公会会员,在从事针灸、中药治疗服务于各族裔之余,参与其父编著的《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的编写工作。
编写说明
《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主要侧重于临床实践,辅以基础理论知识,以注重实用、指导临床为特色,是一本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按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疾病分类方法进行合编的专著。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全面听取了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意见及要求。
编者在以往出版的《实用针灸内科学》《现代针灸临床指南》《神经内科病针灸中药治疗》《疑难病症针药并治绝技》《国际针灸治疗学》等著作基础上,汲取临床实用的精华部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重要内容,并将其融会贯通,力求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及实用性,集针灸、中药知识及临床治疗于一体。本书旨在使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临床上众多病症用针、用药各有其适应证,因此本书突出针药并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参考使用。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第一章为总论部分, 介绍了针灸、 中药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病性辨证、病位辨证、八纲辨证,治则和治法,针灸治疗概要,常用的针灸方法、中药用药常规和管理等内容。 其中着重突出针灸,中药两部分内容,如针灸治疗作用的机理,针灸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特定穴的应用,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针刺注意事项、十三种针灸疗法,以及中药配伍与禁忌,方剂组成和变化、中药汤剂的煎制常规、毒性中药等。
第二章至第四章为各论部分。其中第二章为针灸临床指南,以现代医学专科疾病为主,辅以少部分国际通用病症。其中现代医学专科病症53种,国际通用病症9种。第三章为针药并治的中西医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内科病症13种,骨外科病症13种,男科,妇科病症10种,神经、精神科病症17种、皮肤科病症7种,其他病症5种。第四章为针药并治的中西医疑难病症。其中中医内科疑难病症25种,西医内科、精神科疑难病症19种,中医眼科病症15种。
本书汇案了编者在中国以及美国、科威特,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数十年行医的临床经验及教学实践经验,其中针灸临床指南部分适宜针灸科临床工作者学习,而针药并治的中西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部分为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在临床应用针灸,中药治疗时提供了参考。这是一本对于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籍,同时也可作为中医高等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的自学资料。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7月
咨询电话:13609878271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