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是指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以活动受限为主症。本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
又有“五十肩”之称。
本病中医学称为漏肩风(肩凝症),属痹证的范畴。本病多因素体虚弱,筋骨萎弱,后因局部感受
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肩痛日久,由于局
部气血运行不畅,蕴郁而生湿热,以致患处发生轻度肿胀, 甚则关节僵直,肘肩不能举动。
本证系经络空虚,风寒乘虚而外袭,或劳伤筋脉,气滞血瘀,久则经络筋脉失养,挛缩软短。故其
治疗,初期宜疏风散寒,温经通络,久则应温经活血,强筋壮骨。
[辨证论治]
(一)基本疗法
1.经络空虚、风寒外袭
主症:肩部弥散痛,举臂及后转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局部畏寒,得温痛减,日轻夜痛重,舌脉平常。
基本治法:疏风散寒,温经通络。
针灸治法:取手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针灸处方: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针用泻法,或加灸。
针灸方义:本方以患部取穴为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辅以曲池、外关,疏导阳明、少阳经气,
清化湿热。
随证配穴: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后廉痛加合谷、列缺,阿是穴、
曲垣、大杼、风池、手三里、肩髎、天宗等穴,亦可选用。
药物处方:风偏胜者,用川羌防风汤加减。寒胜者,用麻附温经汤加减。
2.经筋失养,挛缩软短
主症:肩痛日久,经筋失去濡养,肌肉失荣而萎缩,经筋挛缩而软短。故举臂不及头,后旋不及
背,酸痛无力,局部寒得温则减,受凉则加剧,舌淡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
基本治法:温经活血,强筋壮骨。
针灸治法:取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针灸处方:肩髃、肩髎、肩井、秉风、天宗、肩贞、大杼、臂臑、曲池、外关、阿是穴,针用补法
亦可加灸。
针灸方义:《黄帝内经》云“虚则补之”“寒则留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故以上各穴均采用补
法,留针并加温灸,以温养肩部经脉。方中大杼乃之会穴,与局部诸穴相配,有强筋壮骨之效。
药物处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二)手法治疗
本病手法,以止痛解疼、解除粘连、恢复肩关节活动度为目的。《素问.举痛论》曰“按之则热气
盛、热气盛则痛止矣"。
1.坐位三动作
(1)内收:术者立患者背侧,于肩前拔肩后,立左侧贴靠左肩,左手在胸前托握患者右肘,右手自
身后放于右肩上,操作时,左手向怀方向提拉,右手以拇指拨肩前痛筋,左手逐渐加大内收力量,当达
到最大限度时,保持不动约2分钟,放松,重复操作1次。此手法可以镇静止痛,恢复患肢摸肩功能。
(2)后伸摸棘:术者立患者肩背侧,左手扶肩,右手握腕,作肩后伸,并向上、向脊柱两个方向缓
缓摇动,再使患肢前臂旋后,使触摸棘突,镇定片刻,放松前臂。重复数次。在完成摸棘动作的同时,
可以配合拔肩前痛筋以缓解疼痛。
(3)旋肩:见本节肩部扭挫伤之手法。
2.仰卧五动作
(1)外旋:术者坐患侧,右手推患腕屈肘旋转,内上外下, 要求升旋达60度。利用杠杆原理,恢复
肩部升旋功能。
(2)外展:术者坐患侧,面向患者头侧,仿划船动作,一手握腕,一-手托肘,向前至患肢平举90度以上。
(3)上举:术者立患侧,左右托住腕部上举,右手握肘部,由下向内、外上方向摇动,同肘部向
上加压。注意患肢须掌侧向内,肢体尽量贴住耳侧。
(4)梳头:术者右手轻握患肢腕部,左手扶压肘部做旋转梳头动作,以使患肢手部能放置枕后及摸
到对侧耳尖为宜。
(5)擦汗:患者仰卧,屈肘高举,术者右手扶腕臂,左手扶压肘关节,做擦汗动作,使肘部接近额部。
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贵主编巨著《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出版
日期:2023-05-07 阅读:605次 作者:王文新 主任中医师 来源:
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贵主编巨著《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近日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崔述贵教授是知名中医专家,5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勤奋努力,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贯通中西医,临床经验丰富,成果斐然,著述颇丰。崔述贵教授主编的这本《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吸收了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方面的专家、学者的经验。本书的特点是:一是突出了“针药结合”,强调辨证论治、辩证用药和辩证施针、针药并用,“药”“针”优势互补,疗效互补,相得益彰。一改中医精“药”不精“针”,精“针”不精“药”的现状。体现中医整体治疗,个体化辨证施治的优势,此乃中医治疗发展的方向。二是适应疾病谱的变化,介绍了现代医学专科病证及国际通用病证;三是介绍了各科中西医疑难病证的辨证论治。这本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具有时代的特征。本书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可供广大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人员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参考使用。也是中医高等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难得的参考书。
《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编委会
主 编 崔述贵 崔鹏
副主编 李颖 田云飞 田 文 陈静(美) 李润洪(美)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新 仇梦钦 朱建文 吕秀岚 李春华 李艳芳 辛 悦 张登辉 陈玉洁 岳德俊 赵利娜 高美玲 郭 玲 郭 艳 崔 凯
特约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金云 马铁明 王书宝 王 全 王洪波 王根土 尹 卓 孔 涛 田 宁 田 花 白丽香 弘 一 任 路 刘玉杰 刘玉清 刘晓艳 许佰莉 孙秀艳 孙贵红 李春城 杨 絮 何光辉 沈 艳 张 军 张秀明 张忠军 张 继 张 琪 张 静 陈小艳 陈建龙 金昱呈 周丽 郑刚 赵秀 赵晓梅 赵海彦 战义洲 高 文 高 江 曹伟民 崔福鑫 崔 磊 梁 夏 路 通 魏忠保
作者简介
崔述贵,男,现居美国。早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于辽宁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两年,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八个月,之后长期从事针灸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曾担任辽宁中医学院教授、针灸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秘书长等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崔述贵教授曾先后两次赴科威特从事讲学与临床工作,共计四年六个月;又于1991年至1992年赴意大利圣玛利诺医院从事讲学与临床工作;1994年赴美国纽约从事学术交流与临床工作,并获得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美国葛鲁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美国利伯帝大学东方医学博士学位,兼职美国葛鲁博大学、美国利伯帝大学东方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貴教授现定居于美国纽约市,持有纽约州针灸医师执照,罗德州针灸医师执照,于纽约市法拉盛、布碌仑两地开设中医针灸诊所,为社区各族裔服务。崔述贵教授现为纽约中国针灸中药治疗中心主任、曾任美国纽约州针灸执照医师联合公会等多家学术团体理事、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副理事长等职,曾被《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羊城晚报》《广角镜》《桥报周刊》以及美国《华夏财富》等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崔述贵教授在国际权威专业杂志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美国《国际临床针灸杂志》4篇、日本《医道的日本》3篇。主持编著《实用针灸内科学》《现代针灸临床指南》《神经内科疾病的针灸中药治疗》《针灸五官科学》》《疑难病症针药并治绝技》(人民军医出版社)《国际针灸治疗学》(英文版)等多部著作。崔述贵教授的从医生涯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技术人才系列词典》《中国名医列传》《美国ABI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IBC世界名人录》等。2000年7月,崔述贵教授荣获北美华人联合会“当代华人杰出成就奖”,同年荣登《纽约中医人》荣誉榜;2007年11月,荣登《世界针灸杂志》特刊《针行天下-全球针灸风采录》;2010年1月,荣登《华夏财富》封面,被收入封面故事《中国的中医师,世界的中医学-记著名中医药专家崔述贵教授》; 2010年12月,被载入全国高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出版的《中华崛起》;2012年12月,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主编的《华夏人物传记》;2021年,以优秀工作者身份被国家邮政局审核批准制作个性化专题纪念邮票;2013年12月,被载入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传承经典(2013年珍藏版)》。
崔鹏,男,美籍华人,其父为著名中医学家崔述贵教授。1977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早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第四十中学,1998 年随其父母移居美国纽约市,赴美后就读于纽约市拉瓜地亚社区大学,后毕业于纽约太平洋中医学院,并荣获东方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考取了全美针灸、中药特考文凭,2007年获取纽约州针灸执照。现在纽约市一家西医诊所和其父创办的贵和中医诊所从事针灸、中药临床工作。
崔鹏医师毕业后一直从事针灸、中药临床工作,在其父的指导下,孜孜不倦地研读中医药及针灸医籍,医疗技术进步很快。他擅长针药并治各种痛证,尤其是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多种心身疾病。因临床疗效显著,求医者众多,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工作之余,崔鹏医师参与编写《疑滩病症针药并治绝技》并担任副主编,该书于2010年1月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11 年,他撰写的《针刺秩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一文收录在《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15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其从医事迹于2012年9月被收录于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编写的《华夏医魂》一书中,于2014年1月被收录于《中华文化传承经典》一书中。
崔鹏医师现为纽约执照医师联合公会会员,在从事针灸、中药治疗服务于各族裔之余,参与其父编著的《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的编写工作。
编写说明
《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主要侧重于临床实践,辅以基础理论知识,以注重实用、指导临床为特色,是一本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按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疾病分类方法进行合编的专著。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全面听取了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意见及要求。
编者在以往出版的《实用针灸内科学》《现代针灸临床指南》《神经内科病针灸中药治疗》《疑难病症针药并治绝技》《国际针灸治疗学》等著作基础上,汲取临床实用的精华部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重要内容,并将其融会贯通,力求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及实用性,集针灸、中药知识及临床治疗于一体。本书旨在使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临床上众多病症用针、用药各有其适应证,因此本书突出针药并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参考使用。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第一章为总论部分, 介绍了针灸、 中药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病性辨证、病位辨证、八纲辨证,治则和治法,针灸治疗概要,常用的针灸方法、中药用药常规和管理等内容。 其中着重突出针灸,中药两部分内容,如针灸治疗作用的机理,针灸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特定穴的应用,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针刺注意事项、十三种针灸疗法,以及中药配伍与禁忌,方剂组成和变化、中药汤剂的煎制常规、毒性中药等。
第二章至第四章为各论部分。其中第二章为针灸临床指南,以现代医学专科疾病为主,辅以少部分国际通用病症。其中现代医学专科病症53种,国际通用病症9种。第三章为针药并治的中西医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内科病症13种,骨外科病症13种,男科,妇科病症10种,神经、精神科病症17种、皮肤科病症7种,其他病症5种。第四章为针药并治的中西医疑难病症。其中中医内科疑难病症25种,西医内科、精神科疑难病症19种,中医眼科病症15种。
本书汇案了编者在中国以及美国、科威特,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数十年行医的临床经验及教学实践经验,其中针灸临床指南部分适宜针灸科临床工作者学习,而针药并治的中西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部分为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在临床应用针灸,中药治疗时提供了参考。这是一本对于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籍,同时也可作为中医高等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的自学资料。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7月
咨询电话:13609878271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