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治
憂鬱症針灸中藥治療绝技
日期:2024-09-25 阅读:774次 作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紐約州針灸執照醫師崔述貴 来源:


        忧郁症属中医“郁症”、“百合病”、“心病”“痛狂症”範圈,對其各種症狀描述散見於古代醫籍中,

如《灵枢口間〉戴有“太息”:《灵枢.本神》載有“大息”《灵枢,本神)载有“憂鬱”等症狀。。

本病的發生 多與七情内傷與先天稟賦不足有關,其病因病機为:

1.情志不遂:郁怒不暢,使肝失條達,氣失疏泄而致肝氣鬱結或憂思大過 鬱悶終日耗傷心脾,使脾

失健運,蕴濕生痰,導致氣滯痰郁,蒙蔽心窍引發神志異常。

2、暴怒憤鬱:肝瞻氣逆,鬱久化火,煎熬成痰,上蒙清竅或悲喜交加,惱怒驚恐,擾亂神明皆能損傷心、

脾、肝、胆,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和陰陽失於平衡,發生氣滯痰結 、火鬱 血瘀等,進而蒙蔽心竅引發神志異

常。

3.心神不宁:其常見於突然惊恐導致心神不宁,其惑暴怒氣逆則肝失條達,肝病及脾、睥失運化, 則水谷

精微聚为痰:氣郁化火,痰火上擾心神所致。

4. 疫熟內擾常見於飲食不節 胃腸宿食停滯,璽過於中疆成痰熱內擾,致胃不和則的)不安所致”

5.肝牌失锅:憂怒傷肝,肝氣鬱结,疏泄失職影睿及脾,使脾失運化,或勞倦傷弹:脾氣慮弱運化失豪

脾氣濕蘊影響及肝,致肝失疏泄,形成肝氣鬱結,脾氣.虚弱,肝腖失調而蔦病。

6.重赋素虚肾氣不足,多受驚駭悲恐,每可引起除隔失调而發病。(秦問.奇問論寫》指出:“人生面,

有巅疾.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路:氯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合子發角巅疾也, 真草不足I

發病者往往具有家族遺傳性本病以虚症多见, 賣體較少,主要病變在心、脾、肝、腎:临床首當养引监實

然後辨明蒙腑,其辨證治療為抑症狂症抑攀症與狂症混合型三大類型, 其辨證論治為

一、 抑鬱症型

1.肝氯蛋精型

症見面色青瘦,精神抑着:情緒低落,意志得沉沉默寡言,惡舆人路,心褚不享,時或心烦意案号

E动装滿,少腹脹痛院滿爱氣,食少納呆, 大便失鹏婦人可見月經不調,蒲經或經前乳房張痛 舌苔薄白

安薄腻、脈脑。

治宜:疏肝理氣,解鬱和中

穴用:期門、大敦、太冲、陽交、肝俞,足通谷,內關、足三里,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积殼、陳皮、香附、白芍、川芎、灸甘草、生石决明,生磁石、郁金、青皮、佛手等、

2.氣鬱化火型

症見:面色微紅,性情急躁,易怒,見人強装笑臉,以禮相待,背人則悲泣厌世,長呼知難解,胸助胀满

疼痛,口苦咽幹,心煩躁擾,夜不安寐;或頭痛眩晕,耳鸣耳聋,或嘈杂谷酸,便秘、小便赤黄、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宜疏肝解鬱;泻火安神。

穴用:四神冲,上星、內關、期門、间使、行间、阳陵泉泉、内庭、合谷、太冲。

方用:丹栀逍遙散加减。

药用:牡丹皮、生栀子、柴胡、當歸、生地、赤芍、連翹、牛蒡子,天花粉、防風、甘草、茯苓、白术

生姜、薄荷、龙胆草、大黃等。

3.痰氣鬱結型

症見:面色晦暗,乍青乍白,精神抑郁,表情呆滞,神識不慧,舉止失態,情緒波動,喜妄闻妄見,自言

自语,多疑忌猜,钦食少思,舌淡苔腻,脈弦滑。

治宜;疏肝解鬱,化痰開竅。

穴用:心俞、肝俞、脾俞、陽溪、溫溜、太淵、巨阙、中脘、丰隆、太冲。

方用:涤痰汤合逍遙散加减。

药用:半夏、茯苓、香附、郁金、竹茹、陳皮、枳寶、胆南星、明矾等

4.抑郁伤神型

症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善悲欲哭 時時欠伸,舌質淡.苔薄白, 脉弦细。

治宣:疏肝解鬱,养心安神.

穴用:四神冲、神門、勞宫、大陵、內關、郗门、膻中、人中、心俞,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安神定志丸加诚.

纂用:牡丹皮、生栀子、當歸、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生姜、薄荷、龍骨、牡蠣、磁石、朱砂,石菖蒲

远志、炙甘草、酸枣仁、珍珠母、大黄、黃连、白矾,郁金等.

5.血虚肝急型

症见:發病突然,煩悶,急躁,無故嘆氣或悲傷欲哭,或哭笑無常,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或手舞足蹈,以

唱代說“装摸作樣的戏剧性表演、尤其在大庭廣众前發作更甚:發作數小時或多天,發作後尤如常人, 苔少,

脉细数。

治宜:養心安神,柔肝緩急.

穴用:足三里、曲池、手三里、三阴交、气海、神門,公孫、人中、太冲。

药用:甘麦大棗汤合天王補心丹加减

药用:甘草、浮小麦、大棗、生地、玄参、麦冬、天門冬、当归、白芍、远志、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郁金、白矾等.

6.心脾兩虚型

症見:失眠健忘,興趣缺乏,心悸易鶩、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菱黄食少,腹脹便溏,舌淡

苔白,脈细弱.

治宜益氣健脾,养血安神

穴用:百會、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商丘、隐白。

方用:归脾湯加减

藁用:党参、白术、黄芪、當歸、炙甘草、获神、远志、酸枣仁、木香、红枣、生姜、白芍、五味子等。

7.脾虛肝鬱型

症見:多愁善慮,悲觀默世,情緒不穩,唉声叹气,兩脅胀满,腹胀腹泄,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

治宜健脾和中,疏肝解鬱,

穴用:期門、太冲,膻中、公孫、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大敦。

方用:柴胡疏肝湯合四君子湯加减,

药用:柴胡、枳壳,香附、陳皮、川芎、白芍、甘草、白矾、郁金、青皮、党参、茯苓、、白术等.

8、肝血瘀滞型

症见:情绪抑郁,企图自杀,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满,妇女闭经,舌质

紫暗瘀点,苔白,脉沉弦。

治宜::泻肝化瘀,,通经活络

穴用:大包、京門、行間、膈俞、三阴交。

方用:旋覆汤加减。

药用:旋覆花、郁金、桃仁、元胡、当归、甘草、川楝子、柴胡、白芍、白矾、木通。青皮、半夏等。

9.脾肾阳虚型

症现:精神萎靡,情緒低沉、嗜臥少動,心煩驚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隔瘘遗精,妇女带下清稀,舌

质淡胖或邊有齿痕,苔白,航沉細.。

治宣、温腎暖脾.

穴用:肾俞、命門、關元、脾俞、太溪、三陰交,

药用: 金匮腎氧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

药用:炮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牡丹皮、泽泻、人参、炮姜、炙甘草、白术、黨参、黃芪,香附等。

10。心陰虧處型

症見:面色潮紅,頭昏目眩,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反應遲鈍,孤僻離群,恶人惡語、情緒低落,悲喜不

時,懊惱欲死,輾轉不宁,坐臥不安,五心煩熟,心煩意亂,手心汗出,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细數。

治宜:滋险養血,補心安神。

穴用↓四神沖、上星、安眠、大陵、內關、公孫、郗門、心俞、神門、足三里、申脈。

方用:天王補心丹加减。

藥用:黨參、丹参、玄参、當歸、天門冬、麥冬、遠志、桔梗、五味子、甘草、龍眼肉、百合等。

11. 肝血氣滯型

症見:面色晦暗不澤,精神緊張,抑郁不樂,長呼短嘆,急燥易怒,煩悶欲死,時而嚎啕大哭,坐臥不安

頭痛如刺,目眩眼花,健忘,夜不能寐或合目多梦,記憶减退. 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而涩。

治宜:活血化瘀、理氣解鬱。

穴用:四神冲、陶道,太冲,大敦、間使、肝俞、勞宫,丰隆、合谷、膈俞、:血海。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牛夕,枳壳、柴胡 、生地、郁金、 白矾、三棱、莪术等,

12,心虚痰郁型

症见,心悸易惊,多虑易怒,情怀郁闷,心烦不安,头晕泛力,胸闷多痰,脘闷不适,舌质淡紅,苔薄白

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治宜:清热化痰,益气宁心-

穴用:心俞、脾俞、足三里,丰隆、神門、大陵、阳交、申脉。

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城

药用:牛夏、陳皮、茯苓、甘草、党参、远志、积實、熟地、五味子、人参,黄芪、竹菜叶、大枣等。

二、狂证型

1、痰火上扰型

症见:狂证初起,面赤易怒,狂暴无知,喧扰不宁,,或歌或笑,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或不知羞耻,赤足

裸体,披头散发,到处乱走,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脉眩大或滑数。

治宜:泻火涤痰、镇惊开窍

穴用水沟、劳宫、大陵、间使、鸠尾、膻中、中脘、丰隆、滑肉門、大敦、筑宾。

方用:龙胆泻肝汤力减(味)。

药用:龙胆草、山栀子、:黄芩、黃连、柴胡、生地黄,芒硝、生铁落、石膏、知母,积實、厚朴等:

2.火盛傷阴型

狂病:日久,病勢較缓,有疲惫之象,但有時多言善惊,时而狂躁,形体消瘦,颧红,唇燥口乾,小便短

黄,舌杠少苔,脉细數

治宜: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穴用:神門、劳宫、大钟、大陵、三阴交、四神冲、安眠、巨阙。

方用《千金》定志丸合二阴煎加减。

药用:生地、天冬、麦冬、酸枣仁、当归、柏子仁、玄参、沙参、丹参、茯苓、五味子、石菖蒲、郁金、

白矾等。

3、痰火扰心型

症见:兴奋多语,心烦不寐,心惊不宁,哭笑无常,面赤口渴、伤人毁物,骂哮叫号,,气力倍常,登高而

歌,弃衣而走,越垣上屋,不避凶险、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有力:

治宜:泻火逐痰,镇心安神,

用穴:涌泉、太溪、三阴交、阴郗、神門、太冲,心俞,內关、丰隆、中院、膻中、通里。

方用:半夏泻心汤合礞石滚汤丸加减。

药用:芒硝、积實、厚朴、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竹茹、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连等。

4、阴虚火旺型

症见:面色潮红,形体羸瘦,口苦咽干,精神疲惫,善怒多语,时或小闹,有时虽狂,但能劝阻,健忘失眠.。

多夢易醒,腰膝酸軟,耳鳴如潮,追逐異性,滑精遺泄,甚或手淫,舌紅少苔,脈沉弦细数,

治宜:滋除降火、安神定志。

穴用:四神冲、上星、心俞、腎俞、筑賓、三陰交、太溪、人中、安眠、內關、申脈。

方用:知柏地黄丸和定志九加减。

藥用:知母:黄柏、山藥、山萸肉、澤瀉、茯苓、熟地、生地、玄参、麥冬、炒枣仁、竹葉、木通、燈心

草、通草、黃連、瞻南星等。

三、抑鬱症與狂症混合型

抑誊症與狂症在臨床上表現有所不同,但是又不能截然分開,抑郁症可能轉化狂症,狂症日久又可能轉化

抑郁症,其辨證治療为:

1、氣血失绸、痰瘀擾神型

症見:躁狂症與抑影症循環發作。

治宜理氣化痰,醒腦安神。

穴用:百會、人中、神門、大陸、合谷、太冲、足三里、氣海、血海、膈俞,滑肉門,申脈、公孫、束骨

方用:癫狂梦醒渴加减。

藥用:柴胡、积殼、赤芍、香附、杜丹皮、丹参、半夏、陳皮、桑白皮、石膏、蘇子、甘草、青皮、桃仁

白矾、影金、石葛蒲、芒硝、大黃、积實等

2、肝胆鬱結,痰火上擾型

症見抑鬱症與燥狂症並見。

治宜:疏肝解鬱,理氣導滯,泄熱除濕,重鎮開窍。

穴用:大椎、啞門,強間、人中、四神冲、合谷、太冲、大敦、内關、中脘、丰隆、隐白、足三里。

方用:柴胡龍骨牡蠣湯加味

藥用:生牡蠣、生龍骨、磁石、金礞石,柴胡、茯苓、半夏、郁金、白矾、黄苓、石菖蒲、太子参、桂枝

大黄、大棗、生薑等。

3痰氣鬱結、濕盛痰多型

症見:精神恍惚,情志抑郁,悶闷不樂,哭笑無常,棄衣而走,恶心欲呕,:痰多,失眠多恶夢,便秘,舌

苔白腻,脈弦滑

治宜理氣解鬱,燥濕化痰。

穴用:四神冲、合谷、太冲、大陵、陽溪、内关、申脉、束骨、商丘、丰隆、足三里、中院,

方用:礞石滚痰丸合二陳湯加减。

药用:青礞石、磁石、半夏、陳皮、茯苓、枳实、甘草、竹茹、厚朴、苏叶、石菖蒲、神曲、生姜、藿香

代赭石、黄柏,大黄,酸枣仁、远志、白矾,鬱金等。

4、心虚胆怯、气鬱失神型

症見:心烦、心驚神搖,不能自由驚悸,善驚易怒。易怒,坐卧不安,纳呆痰多,舌禮胖大质痰,苔白腻。

治宜:疏肝养血,镇驚定志,

穴用:百會、神庭、四神冲、合谷、太冲、大陵、内關、足三里、心俞、肝俞、商丘,公孙。

方用:黄连温胆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药用:龍骨、牡蛎、.磁石、琥珀、朱砂、茯神、菖蒲、远志.、炙甘草.柏子仁. 酸枣仁,五味子,珍珠母

大黄、黄連、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积實、鬱金、白矾、天冬,麦冬。玉竹等。

臨诺加减:抑郁症狂症两症常有瘀血,症見面色晦滞,舌質紫黯,舌下脈絡瘀阻,脉象沉澀,应活血化瘀,

用血府逐瘀汤或癫狂夢醒湯加减,

诊治實例

病例1:患者XxX,女,57歲.

於2008年8月7日初诊,自訴經西醫诊断为抑郁症(Depressioa),口服西药,疗效不佳,並感覺副作用大,

来求中國针灸中藥治疗。現症状精神抑郁,疲勞乏力,多疑多虑,時而精神紧张,大便乾,舌苔白腻,脈

弦滑。中醫诊断為癫症,西医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型,中國称抑郁性神经症),四诊合參證屬痰氣郁結

型.治宜:疏肝解鬱,化痰開竅。針灸取穴分为二组主穴:第一組穴:四神冲、安眠,上星,合谷、太冲、丰隆、

中院、.巨阙、神门、陽溪、温溜。第二组穴:大椎、长強、心俞、肝俞、脾俞、大敦、申派、陽交、丰隆。

每次针刺上述二组穴为主,临证辩证加减取穴,二组穴交替进行针刺,针刺用毫針。平补平泻法,留針30分

钟.每周三次,前後間隔治療近兩年時間。2008年针刺74次,2009年针制79次,不服中藥,合计針灸153

次,臨床诸症消失治愈。

病例2患者Suxx美籍華人女18歲

於2009年1月12日初诊,其母代诉,因意外精神创伤,住精神病院两次。診断为忧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礙。

经西医治瘠時好時犯,經人介绍來求助於中医针灸治寮。现症状为精神抑郁,心烦不安,雙目發呆,心悸易警

多虚易怒,舌质淡紅,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癫狂、郁症、百合病。西医诊断为忧郁症(抑郁症与狂症

混合型)。四诊合参症属心虚痰瘀,肝胆火盛型。治宜:益气宁心、理气化痰,化瘀安神, 泻肝胆火,醒脑開

寂。针刺处方分二组:第一组穴:百会、人中、神门、大陵、合谷、太冲,足三里、气海、血海、腡俞、滑肉

門、公孫、申脉,束骨。第二组穴大椎、强间、四神冲、合谷、太冲、大敦、内关、中院、丰隆、隐白、足

三里、阳陵泉。临床辩证加减取穴,以上述两组穴为主。方用:癫狂梦醒汤合白金丸加减。药用:桃仁、柴胡、

香附、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白皮、苏子、炙甘草、郁金、白矾、枳实、郁李仁、大黄、芒硝、

石葛满、龙骨、牡蛎等为主方,临证加减,科学煎药,每天早晚饭后各服一袋。 总计针刺30次,口服中药8个月,

8个月后名种症状消失,臨床治愈,现已回到大學读书。

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贵主编巨著《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出版

日期:2023-05-07  阅读:605次 作者:王文新 主任中医师 来源:



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贵主编巨著《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近日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崔述贵教授是知名中医专家,5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勤奋努力,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贯通中西医,临床经验丰富,成果斐然,著述颇丰。崔述贵教授主编的这本《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吸收了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方面的专家、学者的经验。本书的特点是:一是突出了“针药结合”,强调辨证论治、辩证用药和辩证施针、针药并用,“药”“针”优势互补,疗效互补,相得益彰。一改中医精“药”不精“针”,精“针”不精“药”的现状。体现中医整体治疗,个体化辨证施治的优势,此乃中医治疗发展的方向。二是适应疾病谱的变化,介绍了现代医学专科病证及国际通用病证;三是介绍了各科中西医疑难病证的辨证论治。这本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具有时代的特征。本书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可供广大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人员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参考使用。也是中医高等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难得的参考书。

《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编委会

  崔述贵 崔鹏

副主编 李颖 田云飞   陈静(美) 李润洪(美)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新 仇梦钦 朱建文 吕秀岚 李春华 李艳芳   张登辉 陈玉洁 岳德俊 赵利娜 高美玲      

特约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金云 马铁明 王书宝   王洪波 王根土         白丽香     刘玉杰 刘玉清 刘晓艳 许佰莉 孙秀艳 孙贵红 李春城   何光辉     张秀明 张忠军       陈小艳 陈建龙 金昱呈  周丽   郑刚    赵秀 赵晓梅 赵海彦 战义洲     曹伟民 崔福鑫       魏忠保

作者简介

崔述贵,男,现居美国。早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于辽宁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两年,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八个月,之后长期从事针灸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曾担任辽宁中医学院教授、针灸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秘书长等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崔述贵教授曾先后两次赴科威特从事讲学与临床工作,共计四年六个月;又于1991年至1992年赴意大利圣玛利诺医院从事讲学与临床工作;1994年赴美国纽约从事学术交流与临床工作,并获得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美国葛鲁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美国利伯帝大学东方医学博士学位,兼职美国葛鲁博大学、美国利伯帝大学东方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述貴教授现定居于美国纽约市,持有纽约州针灸医师执照,罗德州针灸医师执照,于纽约市法拉盛、布碌仑两地开设中医针灸诊所,为社区各族裔服务。崔述贵教授现为纽约中国针灸中药治疗中心主任、曾任美国纽约州针灸执照医师联合公会等多家学术团体理事、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副理事长等职,曾被《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羊城晚报》《广角镜》《桥报周刊》以及美国《华夏财富》等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崔述贵教授在国际权威专业杂志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美国《国际临床针灸杂志》4篇、日本《医道的日本》3篇。主持编著《实用针灸内科学》《现代针灸临床指南》《神经内科疾病的针灸中药治疗》《针灸五官科学》》《疑难病症针药并治绝技》(人民军医出版社)《国际针灸治疗学》(英文版)等多部著作。崔述贵教授的从医生涯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技术人才系列词典》《中国名医列传》《美国ABI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IBC世界名人录》等。2000年7月,崔述贵教授荣获北美华人联合会“当代华人杰出成就奖”,同年荣登《纽约中医人》荣誉榜;2007年11月,荣登《世界针灸杂志》特刊《针行天下-全球针灸风采录》;2010年1月,荣登《华夏财富》封面,被收入封面故事《中国的中医师,世界的中医学-记著名中医药专家崔述贵教授》; 2010年12月,被载入全国高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出版的《中华崛起》;2012年12月,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主编的《华夏人物传记》;2021年,以优秀工作者身份被国家邮政局审核批准制作个性化专题纪念邮票;2013年12月,被载入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传承经典(2013年珍藏版)》。

崔鹏,男,美籍华人,其父为著名中医学家崔述贵教授。1977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早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第四十中学,1998 年随其父母移居美国纽约市,赴美后就读于纽约市拉瓜地亚社区大学,后毕业于纽约太平洋中医学院,并荣获东方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考取了全美针灸、中药特考文凭,2007年获取纽约州针灸执照。现在纽约市一家西医诊所和其父创办的贵和中医诊所从事针灸、中药临床工作。

崔鹏医师毕业后一直从事针灸、中药临床工作,在其父的指导下,孜孜不倦地研读中医药及针灸医籍,医疗技术进步很快。他擅长针药并治各种痛证,尤其是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多种心身疾病。因临床疗效显著,求医者众多,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工作之余,崔鹏医师参与编写《疑滩病症针药并治绝技》并担任副主编,该书于20101月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11 年,他撰写的《针刺秩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一文收录在《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15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其从医事迹于20129月被收录于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编写的《华夏医魂》一书中,于20141月被收录于《中华文化传承经典》一书中。

崔鹏医师现为纽约执照医师联合公会会员,在从事针灸、中药治疗服务于各族裔之余,参与其父编著的《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的编写工作。

编写说明

《针药结合临床诊治大全》主要侧重于临床实践,辅以基础理论知识,以注重实用、指导临床为特色,是一本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按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疾病分类方法进行合编的专著。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全面听取了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意见及要求。

编者在以往出版的《实用针灸内科学》《现代针灸临床指南》《神经内科病针灸中药治疗》《疑难病症针药并治绝技》《国际针灸治疗学》等著作基础上,汲取临床实用的精华部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重要内容,并将其融会贯通,力求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及实用性,集针灸、中药知识及临床治疗于一体。本书旨在使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临床上众多病症用针、用药各有其适应证,因此本书突出针药并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参考使用。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第一章为总论部分, 介绍了针灸、 中药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病性辨证、病位辨证、八纲辨证,治则和治法,针灸治疗概要,常用的针灸方法、中药用药常规和管理等内容。 其中着重突出针灸,中药两部分内容,如针灸治疗作用的机理,针灸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特定穴的应用,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针刺注意事项、十三种针灸疗法,以及中药配伍与禁忌,方剂组成和变化、中药汤剂的煎制常规、毒性中药等。

第二章至第四章为各论部分。其中第二章为针灸临床指南,以现代医学专科疾病为主,辅以少部分国际通用病症。其中现代医学专科病症53种,国际通用病症9种。第三章为针药并治的中西医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内科病症13种,骨外科病症13种,男科,妇科病症10种,神经、精神科病症17种、皮肤科病症7种,其他病症5种。第四章为针药并治的中西医疑难病症。其中中医内科疑难病症25种,西医内科、精神科疑难病症19种,中医眼科病症15种。

本书汇案了编者在中国以及美国、科威特,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数十年行医的临床经验及教学实践经验,其中针灸临床指南部分适宜针灸科临床工作者学习,而针药并治的中西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部分为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在临床应用针灸,中药治疗时提供了参考。这是一本对于中医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从业者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籍,同时也可作为中医高等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的自学资料。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7

咨询电话:13609878271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