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治
帕金森病鉴别诊治添新靶标
日期:2021-01-25 阅读:877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健康报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军放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帕金森病领域研究成果论文。该研究发现,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脑膜淋巴引流功能下降,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其中的病理机制。研究提出了影像学技术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的方法,并证实基于此方法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对帕金森病早期鉴别诊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最新研究显示,脑膜淋巴管系统功能障碍与衰老密切相关。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研究发现,损害脑膜淋巴管功能可以加速脑实质Aβ异常沉积。为揭示脑膜淋巴管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滕军放教授团队近3年来尝试寻找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的动态、无创性技术方法。

该研究团队首次利用black-blood 3D DCE-MRI等技术,定量评估了健康人群、特发性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和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共招募1065位志愿者。研究发现,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上矢状窦、乙状窦的脑膜淋巴管引流速率减慢,且与特发性帕金森病病程相关;而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与健康人群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双侧颈深淋巴结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的下降。研究团队评价不同部位脑膜淋巴管以及颈深淋巴结在早期鉴别诊断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发现双侧颈深淋巴结的平均达峰时间值具有极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特发性帕金森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此外,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脑膜淋巴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与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巨噬细胞引起的脑膜炎症反应相关,最终导致脑膜淋巴管引流受损。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聚集与脑膜淋巴管功能障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推进了帕金森病病理进程。此项研究提示,改善脑膜淋巴管引流可能是延缓或阻断特发性帕金森病病程进展以及治疗的新靶标。(特约记者周厚亮)

(责编:李轶群、许心怡)(选自《人民网》)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东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