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区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个行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上公认的健康管理的定义。最近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荐培训教材《健康管理师》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或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这个定义介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内容、宗旨和具体做法。健康管理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的结合,实现了三级预防,体现了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社区健康管理就是运用健康管理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结
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要,对社区内的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终身的健康管理服务。
第二节 社区健康管理的作用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个行业、一种全新的医疗消费模式主要作用是:
2.1降低个人和国家医疗费用,减轻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经济负
担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是当前世界性的一道难题。美国1960年医疗费用是269亿美元,到了1970年增长到了732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更可怕的是1970年至1990年,年增长速度均超过了lO%。据卫生部统计,每年我国城乡居民因为疾病损伤和早死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2%,由此产生的资源消耗相当于GDP的6.6%。我国90年代初以来,人均医疗费用年增长率在20%以上,而且还有更快增长的趋势,甚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国力成受了医疗负担的巨大压力。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完成的中国疾病经济负担测算结果:2003年中国疾病负担为1.2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10.3%。与1993年相比,疾病经济负担增加了2.5倍,其中直接经济负担(医疗卫生费用)增加了3.4倍,“疾病经济负担的增幅明显高于GDP的增幅”。而且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是花在了慢性病的治疗上,这是我国卫生保健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问题,同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给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固然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利有关,但也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观念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关系。2004年5月22日召开的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报告中指出:2001年,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0%,其发生的医疗费用负担约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7%;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上升为73%和 60%,而非传染性疾病66%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2004年10月,国家统计局联合卫生部和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的速度是惊人的。全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相比上升了31%,全国高血压现患人数约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在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了6.4%,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估计有2000多万;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为30%和 12.3%,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儿童肥胖率8.1%,与1992年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了39%,肥胖率上升了97%;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全国血脂异常人数估计有1.6亿。目前我国每天约有1.3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总死亡率的70%以上,城市更是高达85%以上。慢性病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已成为导致我国医疗费用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据卫生部统计,1994年我国治疗慢性病的费用为419亿元,2000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年均增幅竞达到了24%。
针对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这一难题,上个世纪60、70年代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经过20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健康管理投资回报结果,即90%和10%的关系。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未参加健康管理,医疗费用则比原来上升90%。统计分析,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资金,可以减少3-6元医疗费用的消费,如果加上由此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回报,实际效益更大,而且这种回报是保持续的。
因此,健康管理对于保护人群健康,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医药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2.2 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当今流行严重的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而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性病、艾滋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痢疾等等传染病就直接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同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等。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47%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美国,不健康生活方式占总死因中的49%~60%,在我国占37.3%。据统计50年代,我国死亡的人约有24%是死于生活方式疾病;到90年代末,则有约75%的人是死于生活方式疾病。
健康管理就是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三级预防。通过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干预,美国从1972年以后的20年间,生活方式疾病已大幅度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下降了55%,脑卒中下降了75%,糖尿病下降了50%,肿瘤下降了33%。正是由于控制了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美国近年来的医疗费用增长率下降到5%左右,基本实现了与GDP的同步发展。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疾病产生的内因占15%,外因占85%;而外因中社会条件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及地理条件占7%,而生活方式占到了60%。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过一个健康公式:100%的健康=15%的遗传+17%的环境+8%的医疗+60%的生活方式。美国统计“引起美国人早逝的原因有50%与个人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20%与环境有关,20%与遗传有关,只有10%与医疗服务系统有关。”由此可见,导致早逝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干预来加以预防的。
2.3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45岁至65岁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至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90岁至120岁算高龄老年人。因此有专家分析,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50岁,公认的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岁。那么现在人们平均寿命只有70多岁,至少少活了50年,这就是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特别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此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健康生活方式的“维多利亚宣言”。多年来研究证明,坚持以这“十六”字为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减少55%,糖尿病的发生率减少50%,肿瘤的发生率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增加了30年。也就是说,现在美国人可以比1900年的美国人多活30年。其中美国先进发达的医疗服务系统只延长了美国人5年的寿命,而实行健康管理开展预防和公共卫生,也就是从各方面促进健康,防止疾病,却让今天美国人多活了25年。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在社区开展健康管理,将健康管理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杷主要精力由看病开药转向对居民的健康管理上,把更多的适宜病人留在社区更能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和方向。同时也使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全社会开展健康管理的基础,推动健康管理的发展,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健康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健康管理的社会作用,也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使社区卫生服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进行健康管理
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呢?首先要解决一些认识问题:一要认识到健康是可以管理的,70%的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二要实现就医观念的三大转变:第一是从重视单纯治疗向防治结合转变:第二是将健康的责任从以医生为主向医患互动转变,健康可以自己参与管理;第三是从以病症治疗为主向病症与病因并重转变。三要树立健康投资理念,正确认识为健康而进行的支出是一种健康投资,而在发生疾病时为了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而进行的支出是健康消费。人一生都在自觉不自觉的为健康进行投资和消费,自觉主动的健康投资和消费可以节省资金,不自觉被动的健康投资和消费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自觉的投资和消费就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有三个特点:一是始终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二是一、二、三级预防并举;三是健康信息收集、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三个环节不断循环。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呢,具体做法是:
3.1 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健康体检,进行健康信息收集,是健康管理的开始,是实施科学健康管理的前提。在对个人进行健康管理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个人健康的一般情况、目前健康状况、生活方式、饮食起居习惯、习俗嗜好、心理特征、疾病家族史进行调查,并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在对个人健康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为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3.2 健康状况即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在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健康体检,进行健康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主要对个人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目前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明确身体健康处于什么状况下,是否患有某种疾病,所患疾病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健康危险因素是什么,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等等,为下一步进行健康干预奠定基础。
3.3进行健康干预,制定和落实健康指导方案,科学的进行健康投资
健康评估不是健康管理的最终目的,而健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健康改善。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健康干预这个环节才能够达到,即通过制定并实施改善健康状况的方案,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从而达到健康改善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干预是健康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在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健康指导方案,进行健康干预。健康指导方案包括:对己患疾病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对患病健康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方案,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健康保健和干预方案。
3.4动态评价健康管理的效果,进入下一个更高健康气平上的循环
通过健康状况调查、健康状况分析规估、进行健康干预,完成了健康管理的一个过程。但整个健康管理并没有结束,而是进一步健康管理的起点。对被管理者接受健康管理的效果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并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提出新的健康指导方案,继续指导,使个人健康管理进入下一个更高健康水平上的循环,是不断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个人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健康管理就是这样不断提高,直至终身的循环过程。
4、健康管理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在卫生领域的工作重点是,让美国人获得体面的健康照顾。不久他们发现,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上涨,这种政策的代价是令美国政府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的上涨。70年代以后美国进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美国的医疗费用也在快速增长,年均最高达到了13%,远远超过了GDP增长速度。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有关各方面都认为健康照顾费用太多,其医疗卫生政策焦点从“应不应该控制费用”转移到“如何控制费用”。于是美国卫生领域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对付不断上涨的健康照顾费用上,1973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健康维护组织法》,健康管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并发展起来。如今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迅速,据统计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于此同时,德国、英国、芬兰、日本等国家也逐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
在我国近五、六年健康管理作为一个学科、一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但近二、三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政府对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视,2003年12月由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保监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高层论坛》,对健康管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开展了健康管理师新职业的申报工作,2005年10月25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第四批包括健康管理师在内的11个新职业。2006年2月28日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成立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专家委员会。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北京太平庄借助现代化通信技术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控等健康管理服务。北京市还对非典病愈者实施健康管理。南京市雨花台区组建健康管理责任医生队伍,并投入经费扶植社区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江西省将启动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健康管理专业及健康管理事业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阶段。(王文新)
(连载全部完)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