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治
类风湿关节炎(《社区医生常见病防治手册》连载39)
日期:2019-01-07 阅读:1155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成人发病男女比例约为13,患病率约为 0.320.36%。本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可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1.临床表现

1.1 症状和体征

女性多见,多发于青壮年,以3050岁最多,多数起病缓慢但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肘、肩、膝、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后期可见关节畸形,较为常见的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 呈“天鹅颈”样及钮孔花样表现 。重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

1.2 实验检查

患者活动期可有轻至中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加快均说明本病的活动性。近年来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的检测,提高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1.3       X线检查

RAX线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继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X线对于RA的诊断和病程跟踪意义重大,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双足X线片,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将X线改变分为四期。见表(1

1  类风湿关节炎X线进展的分期

I   (早期)

1*  X线检查无破坏性改变

2   可见骨质疏松,软组织梭形肿胀

II  (中期)

1*  骨质疏松,可有轻度的软骨破坏,有或没有轻度的软骨下骨质破坏

2*  可见关节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

3   邻近肌肉萎缩

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和腱鞘炎

III期(严重期)

1*  骨质疏松加上软骨或骨质破坏

2*  关节畸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无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3   广泛性的肌萎缩

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或腱鞘炎

IV期(末期)

1*  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2   III期标准内的各条

标准前冠有*号者为病期分类的必备条件

2.诊断要点

2.1诊断标准

国际一般通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分类标准(表2

2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     晨僵

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     3个或3个区域以上关节部位的关节炎

下列14个区域(左侧或右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中累及3个,且同时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骨隆起) (病程≥6)

3.     手关节炎

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 (病程≥6)

4.     对称性关节炎

两侧关节同时受累(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绝对对称) (病程≥6)

5.     类风湿结节

医生观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6.    类风湿因子阳性

任何检测方法证明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异常,而该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小于5

7.     放射学改变

在手和腕的后前位相上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放射学改变:必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以上7条满足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工作中单纯以此为标准容易遗漏一些早期或不典型患者,因此,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核磁共振显象(MRI)在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2.2活动性判断

包括疲劳的严重性、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程度、关节压痛和肿胀的数目、关节功能受限制程度,急性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等。

2.3缓解标准

①晨僵时间低于15分钟  ②无疲劳感  ③无关节痛  ④活动时无关节痛或关节无压痛  ⑤无关节或腱鞘肿胀  ⑥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mm/小时,男性小于20mm/小时。

符合五条或五条以上并至少连续2个月者考虑为临床缓解;有活动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肌炎和近期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或发热,则不能认为缓解。

2.4       鉴别诊断

2.4.1强直性脊柱炎:本病主要侵犯脊柱,周围以膝、踝、髋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该病有以下特点:A.青年男性多见;B.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外周关节受累多以下肢不对称大关节受累为主,以肌腱端炎病变为主,极少累及手关节;C. 9095%患者HLAB27阳性;D.类风湿因子阴性;E.骶髂关节及脊柱的X线改变对诊断极有帮助。

2.4.2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可有关节症状,部分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它们都有相应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全身系统症状。

2.4.3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以手指或足趾远端关节受累为主,也可出现关节畸形,但类风湿因子阴性,且伴有银屑病的皮肤或指甲病变。

2.4.4骨关节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负重关节,活动时关节痛加重。骨关节炎患者多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或低滴度阳性。X线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赘形成。

2.4.5痛风: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部位为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或跗关节,急性发作时通常血尿酸水平增高,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在关节和耳廓等部位出现痛风石。

3.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

3.1 药物治疗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非甾类抗炎药(NSAID)、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植物药。

NSAIDs:具有抗炎、止痛、退热、消肿作用,副作用也较多,如胃肠道、肾脏不良反应等,凝血障碍、过敏反应(皮疹、哮喘)等。常见的种类有苯酰酸衍生物丙酸衍生物昔康类昔布类、COX-2抑制剂(如昔布类),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的传统NSAID相比,能明显减少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NSAIDs药物剂量都应个体化:只有在一种NSAIDs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一种;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因其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多。NSAIDs能减轻关节炎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和预防关节破坏,故必须与DMARDs联合应用。

DMARDs该类药物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起效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药。从疗效和费用等考虑,一般首选甲氨蝶呤,并将它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DMARDs见(表3

3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DMARDs

药物

起效时间()

常用剂量(mg)

给药途径

毒性反应

甲氨蝶呤

12

7.515    每周

口服

肌注

静注

胃肠道症状、口腔炎、皮疹、脱发,偶有骨髓抑制、肝脏毒性,肺间质变(罕见但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柳氮磺吡啶

12

1000

23/

口服

皮疹,偶有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耐受。对磺胺过敏者不宜服用

来氟米特

12

1020

1/

口服

腹泻、瘙痒、可逆性转氨酶升高,脱发、皮疹

羟氯喹

24

200

12/

口服

偶有皮疹、腹泻,罕有视网膜毒性,禁用于窦房结功能不全,传导阻滞者

金诺芬

46

3          12/

口服

可有口腔炎、皮疹、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蛋白尿,但发生率低,腹泻常见。

硫唑嘌呤

23

50150

1/

口服

骨髓抑制、偶有肝毒性、早期流感样症状(如发热、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

青霉胺

36

250750

1/

口服

皮疹、口腔炎、味觉障碍、蛋白尿、骨髓抑制、偶有严重自身免疫病

③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或伴有器官受累的重症患者,以及NSAIDs药物效果不佳时,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调整,单纯针对RA的关节炎治疗,小剂量(每日泼尼松10mg或等效其他激素)可缓解多数患者的症状,并可作为DMARDs起效前的“桥梁”作用,但应该杜绝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RA的这种想法。服用激素时,还应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止骨质疏松。

关节腔注射激素可有效的减轻关节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一年内不宜超过3次。过多的关节腔穿刺除了并发感染外,还可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

④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目前公认治疗RA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无论是TNF-α抑制剂还是IL-1受体拮抗剂都在治疗RA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甚至在一种生物制剂无效时,另一种生物制剂可能仍然有效。但因此类药物价格昂贵,较少应用于临床,并且虽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生物制剂比传统DMARDs危险,但还需要在此方面做相关研究,在临床实践中明确个体化用药原则。

⑤植物药制剂 

A.雷公藤:雷公藤多甙3060mg /日,分3次饭后服。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导致精子生成减少男性不育和女性闭经。雷公藤还可以引起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并有可逆性肝酶升高和血肌酐清除率下降,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色素沉着、口腔溃疡、指甲变软、脱发、口干、心悸、胸闷、头疼、失眠等。在患者不能耐受部分DMARDs,而单一药物又无法控制病情时,雷公藤是很好的后备选择。

B.青藤碱:青藤碱20mg,饭前口服,每次14片,每日三次。常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

C.白芍总甙:常用剂量为600mg,每日23次。毒副作用小,其不良反应有大便次数增多,轻度腹痛,纳差等。白芍总甙在药效较为温和,在RA早期,或者可疑RA时,可供选择使用。

3.2外科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内科正规药物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内科药物治疗。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关节形成术、软组织松解或修复手术、关节融合术。

3.3 心理和康复治疗

心理辅导可以坚定患者治疗疾病的决心并使患者更好的服从医嘱。

康复理疗对于RA患者也有极大益处的。关节功能锻炼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功能恢复也十分必要。如可进行主动的跨越病变肌群的等长收缩锻炼,并配以轻手法的局部按摩治疗,也可配合温热疗法,适当时候可进行等张收缩和抗阻力训练。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可应用激光、超短波、微波、磁疗等进行治疗;慢性期可改为短波、蜡疗等方法。

4.治疗策略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在当今还不能被根治,因此,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的最高目标。DMARDs药物的早期、积极、合理的使用是减少关节致残的关键。而NSAIDs、生物制剂和植物药的正确运用及与DMARDs药物合理搭配,都应符合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原则。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根本在于DMARDs。因此,一经诊断为RA,就要求服用DMARDs,并应保证服用的时间。首选药通常有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等,视病情可单用也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DMARDs联合治疗。一般对单用一种DMARDs疗效不好,难治性、进展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采用机理不同的DMARDs联合治疗。联合用药时,可适当减少其中每种药物的剂量,如MTX可选用7.5mg25mg/周和柳氮磺吡啶1.03.0g/日。目前常用的联合方案有: MTX+柳氮磺吡啶;② MTX+羟氯喹(或氯喹);③柳氮磺吡啶+羟氯喹;④ MTX+来氟米特。国内还可采用MTX和植物药(如雷公藤、青藤碱和白芍总甙)联合治疗。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治疗方案,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并随时调整剂量。另外,在治疗前照双手(包括腕关节)X线相或受累关节的对称性X线相,并于治疗后逐年复查X线相用以比较疗效,以评价治疗效果。

有些患者服用一段DMARDs后,感觉症状减轻,关节功能恢复,就擅自停药,结果病情反复而且加重。所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减少或增加药量。

5.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头23年的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使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

影响类风湿关节炎预后因素有:男性比女性预后好;发病年龄晚者较发病年龄早者预后好;起病时关节受累数多或有跖趾关节受累、或病程中累及关节数大于20个预后差;持续高滴度类风湿因子阳性、持续血沉增块、C反应蛋白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提示预后差;有严重周身症状(发热、贫血、乏力)和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巩膜炎、间质性肺病、心包疾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内脏损伤)预后不良;短期激素治疗症状难以控制或激素维持剂量不能减至10mg/日以下者预后差。   (高明利  岳月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