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治
廖品正:内障眼病治疗应遵三原则
日期:2018-12-26 阅读:1341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健康报

 内障眼病包含了现代眼科若干眼后段疾病。其中多种眼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辨证论治优势明显。第三届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在多年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内障眼病治疗经验,临床疗效甚佳。

  廖老认为,内障眼病尽管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病因病机“万变不离其宗”,往往都存在肝肾、气血失调,脉络不利等病机,因病因、病程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侧重。病变在内常由脏腑失调所致,外则多因感受邪气而起。其证有虚有实,虚证主要由脏腑内损,气血不足,真元耗伤,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实证多因风热攻目,痰湿内聚,气郁血瘀,目窍不利而起。临床常见由阴虚火旺、肝阳化风、脾虚湿停、气虚血滞等引起的眼病,属于虚实夹杂证。

  治疗方面,内治虚证一般多从补肝肾、养阴血、益精气着手;实证常用清热泻火、利湿祛痰、疏理肝气、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法;虚实兼杂之证则需补虚泻实,以滋阴降火、柔肝熄风、健脾利湿、益气活血等法运用较多。此外,不少瞳神疾病尚需根据病情,配合局部用药、针灸、手术等法综合治疗。

  总之,廖老认为中医治疗内障眼病应以辨证论治为本,立足阴阳和抟,从调脏腑、理气血、通络开窍三大方面着手,自始至终注重视功能的保护,则其效可彰。

  立足“阴阳和抟”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廖老认为,形成视觉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四:一为眼珠结构完善;二为目络中精、气、血、津液充足流畅;三为外借光照;四为内赖神识主导。前二者为体,有形有质,其性属阴,以水为主;后二者为用,光照神识,其性属阳,以火为主。阴阳水火四者体用结合,相互维系,共成视觉,缺一不可。

  根据《灵枢·大惑论》中“阴阳和抟而精明”的理论,廖老认为内眼组织结构精细脆弱,其阴阳较之外障眼病更易失衡,发病每每易虚易实,虚实夹杂,或虚多实少,或实多虚少,治疗上若稍有偏颇,则阴阳失衡,失之“和抟”。因此,治疗内障眼病主张既不宜过用滋补,又不能一味攻伐,治标攻邪中病即止,并留意顾护正气,遣方用药力求恰到好处:攻不伤正,补不滞涩,止不留瘀,寒不凝敛,热不伤阴动血;此外,用药剂量及疗程也要考虑。

  调脏腑,理气血

  廖老认为,眼之能够明视万物、辨别颜色,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瞳神疾病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除与肝肾密切相关外,和其他脏腑以及气血津液的关系也很密切,内障眼病多因五脏功能失调所致。

  “气之所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廖老认为,气之于眼,亦同此理。廖老将气与眼的关系归纳为三个方面:(1)温养作用。眼受五脏六腑上输之精气温煦和濡养,才能维持眼内外各种组织的正常功能。其中瞳神“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所受精气充足,方能视物辨色。(2)推动作用。由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息,才能推动精、气、血、津液等源源不断地运行至头,入目养窍。目中真气的运动又与肾气的盛衰、脾气的升降、心气的推动、肝气的疏泄、肺气的敷布密切相关,不可孤立看待。(3)固摄作用。真气充足,固摄有力,则行于目中经络之血不会外溢。此外,气的固摄作用还关系到瞳神的聚散。古人认为,瞳神为水火之精华,由肾精、胆汁升腾于中,元阳真气聚敛于外而成,故倪维德《原机启微》说:“神水(指瞳神)亦气聚也。”

  廖老认为,就以血对眼的重要而论,由于血能载气,津液亦是流动于脉管内的重要成分,气、血、津液同行于脉中,周流全身,不仅保证了眼部供血充足,而且能使眼部得到气和津液的营养。至于流注于眼中之血液,古代医家称之为“真血”。眼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血与瞳神的关系。廖老治疗内障眼病,注重调脏腑、理气血。其“调”意在临证当分虚实,虚证一般多从补肝脾肾、养阴血、益精气方面着手;实证则多从清热泻火、利湿祛痰、疏理肝气着手;其“理”意在临证正确使用益气、行气、降气,补血、活血、止血、凉血的治疗原则。

  重视通络开窍

  廖老认为,视觉活动的形成除需阴阳水火体用结合、相互维系外,还与上通于目的脉道孔窍畅通与否密切相关。脉道,即经络;孔窍,当指目中玄府。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由上可知,目中玄府与经络共同构成之通道,在视觉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若经络畅达,玄府通利,则气血精华上注而目视精明;若经络滞涩,玄府闭密,则气血精华郁遏而目暗不明。因此,内障眼病临证需重视通络开窍。

(选自《健康报》)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东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