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病(A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Alzheimer首先描述本病并以其名字命名。曾将本病按起病年龄不同而分为早老年性痴呆(65岁前起病)和老年性痴呆(65岁后起病)。实际上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都相同。按1993年的ICD-10标准,将其统称为Alzheimer病性痴呆,简称Alzheimer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目前病因仍不清楚。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AD的病因不明。大量研究提出多种假说,主要有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中毒和细胞骨架改变等。约10% Alzheimer病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尤其是65岁前发病的患者。脑外伤、文化程度低、吸烟、重金属接触史、父母怀孕时年轻和一级亲属患有Down综合征等被认为可增加患病的危险性。AD的产生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AD患者海马和新皮层胆碱乙酰转移酶及乙酰胆碱显著减少引起皮层胆碱能神经元递质功能紊乱,被认为是记忆障碍和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非胆碱能递质如5-HT(5-羟色胺)及受体、GABA(氨基丁酸)、NA(去甲肾上腺素)和谷氨酸受体均减少,也可能与AD发病有关。
2 临床表现
AD的临床症状为隐袭起病的进行性智能衰退,临床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 症状多较轻,不易被患者和家人重视,记忆障碍尤其是近记忆障碍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如刚说过的话或刚做完的事很快就忘,熟悉的人名记不起来,忘记约会,忘记贵重物品放何处。语言基本正常,但可出现命名障碍。人格和社会活动在早期保持正常。能胜任简单的熟悉的工作,只有当工作上提出新的要求时才显出工作能力减退。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疾病中期 近远期记忆力继续减退,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失语、失认、失用,计算能力也减退,概括及推理能力下降,不能胜任熟悉的工作。视空间功能减退,表现为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甚至在房间内找不到自己的床,弄不清衣服的上下、内外而致穿衣困难,甚至将裤腿当袖子。不能正确判断物品的位置而常摔东西,如不能将水壶准确无误地放在灶眼上。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不能讲完整的句子,口语量减少,口语空洞(缺乏实质词)冗赘,以至喋喋不休,但不能表达信息;命名障碍,出现错语症,交谈能力减退,阅读和书写同时发生障碍。不会使用最常用的物品如筷子,但仍可保留运动的肌力和协调。步行障碍在后期可出现小步、平衡障碍。有些患者有癫痫发作。部分日常生活需照顾。
精神症状往往是患者就医的原因,精神症状包括抑郁、淡漠、焦躁不安、兴奋和欣快等,有的病人出现妄想幻觉,有的患者行为异常,把不值钱的东西当作财宝收藏。许多患者出现失眠或夜间谵妄。
本病的晚期阶段智能严重衰退呈现完全性缄默,并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锥体外系及锥体系体征,四肢僵直卧床,尿便失禁,最后死于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但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排除与AD相似的疾病。
脑电图在早期可正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广泛慢节律至弥漫性慢波。视、听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认知事件电位(P300)潜伏期常明显延长,波幅降低。这些变化也可见于其他病因所致的痴呆。
头颅CT、MRI可见脑萎缩改变,脑室扩大,脑沟增宽,尤其在额、颞叶。另外可排除产生痴呆的其他器质性脑部疾病。但无痴呆的老年人也可在CT上显示脑室扩大及脑沟增宽。
SPECT检查示患者的脑血流弥漫性减少,其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关。
神经心理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记记、认知、语言以及视空间功能障碍程度,但无助于病因诊断。
4 诊断
AD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隐袭起病的、持续性进行性智能衰退(有2种或2种以上认知功能障碍),结合精神量表及有关的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可以导致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病,临床上可考虑本病的诊断,确诊则根据病理诊断。
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R)、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沟通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痴呆和相关疾病联合小组(NINCDS-ADRDA)等标准。
NINCDS-ADRDA的诊断标准:
4.1.很可能的Alzheimer病:①临床检查确认痴呆,神经心理测试MMSE及Blessed痴呆量表支持;②必须有2种或2种以上认知功能障碍;③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力及其他智能障碍;④无意识障碍,可伴精神和行为异常;⑤发病年龄40~90岁,多发于65岁后;⑥排除其他可导致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脑部疾病。
4.2.可能的Alzheimer病:①特殊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如言语(失语)、运动技能(失用);②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和行为异常;③类似疾病家族史,并有神经病理学证据;④实验室检查:腰穿常规检查正常,EEG呈非特异性改变如慢活动增加,CT检查显示脑萎缩或正常。
4.3.排除导致痴呆的其他脑部疾病,Alzheimer病的临床特点是:①疾病进展过程中可有稳定期;②合并症状包括抑郁、失眠、尿失禁、妄想、错觉、幻觉、感情或行为失控、体重减轻等;③某些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尤其疾病后期,如肌张力改变、肌阵挛或步态失调等;④疾病后期可能有抽搐发作;⑤CT检查正常或脑萎缩。
4.4.不支持可能的Alzheimer病的临床特征是:①突发卒中样起病;②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缺失、视野缺损和共济失调,尤其疾病早期发生;③病程早期出现抽搐发作和步态障碍。
4.5.可考虑为Alzheimer病的临床症状是:①病人有痴呆综合征的表现,但缺乏足以引起痴呆的神经、精神或躯体疾病证据;②患者可伴躯体或脑部疾病,但不能导致痴呆;③患者表现为单一认知功能障碍,有进行性加重病程,缺乏明显的病因。
4.6确诊的Alzheimer病:①符合很可能的Alzheimer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
尸检或脑活检组织病理改变符合Alzheimer病的特征表现。
5鉴别诊断
轻度认知障碍(MCI):一般仅有记忆障碍,无其他认知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AD。
正常老年人常有健忘,但与AD的记忆障碍显著不同。神经心理测验表明即刻记忆正常,记住新知识的能力正常或稍减退,但提示可改善。正常老年人无视空间和人格障碍,自知力和社会活动正常。
皮克病与AD有许多共同点,常难以鉴别。皮克病早期以人格改变、自知力差和社会行为衰退而遗忘出现较晚为特点,空间定向及认知障碍也出现较晚。CT示额和(或)颞叶萎缩与AD的弥漫性萎缩不同。
脑血管性痴呆 急性起病,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卒中史、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假性球麻痹,CT或MRI显示有多发性脑梗塞。但两种痴呆并存并非少见。
皮质下痴呆 包括多种疾病,如Huntington病、帕金森病等。皮质下痴呆的记忆障碍主要是健忘(回忆障碍)而非遗忘(记住新知识能力差)。认知功能障碍与思维活动慢有关。无语言障碍,但有构音困难,情感抑郁。最具特点的是早期即出现运动系统不正常,不自主运动,步态不正常等。
老年性抑郁 由于语言少、行为退缩,易误诊为痴呆。突出特点是抑郁心境,自罪、自愧和自我否定。无失语、失认和失用。抗抑郁治疗有效。
6治疗
由于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
6.1.一般治疗
6.1.1 积极纠正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6.1.2脑血管扩张剂及脑代谢改善剂 脑血管扩张剂及脑代谢改善剂有助于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对葡糖糖的摄取和利用,可能会延缓疾病的进展,常用银杏叶提取物、脑复康和都可喜等。虽已有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D的报道,但未见显著疗效。
6. 2.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6.2.1胆碱脂酶抑制剂 研究发现AD患者脑中有多种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其中胆碱能缺陷尤为突出。胆碱脂酶抑制剂可抑制乙酰胆碱降解并提高乙酰胆碱活性,改善神经递质传递和提高认知功能,故被认为是目前有希望治疗AD的药物。此类药物中的毒扁豆碱、他克林因副作用较大,现已少用。盐酸多萘哌齐(donepezil,商品名为安理申,aricept ),是第二个获得FDA(1996)批准治疗AD的选择性可逆性胆碱脂酶抑制剂,5~10mg/d,能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和总体功能,且耐受性良好,副作用明显减少,美国多中心研究结果证实了该药长期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外已广泛用于AD的治疗。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艾斯能,rivastigmine)是不可逆性胆碱脂酶抑制剂,其疗效和副作用与多萘哌齐相似,4.5~9.0mg/d.。石衫碱甲也称哈伯因,是我国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胆碱脂酶抑制剂,有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50~/d。
6.2.2NMDA拮抗剂 盐酸美金刚是目前治疗AD的一类新药,抑制NMDA受体的过渡兴奋,是一个中等亲和力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其抑制程度取决于神经元的激活程度。在病理条件下阻断NMDA受体,但允许生理激活。盐酸美金刚治疗中重度和轻度AD患者,10~20mg/d,与安慰剂或安理申相比,均显示其具有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6.2.3乙酰胆碱前体药物 如卵磷脂和胆碱,临床试验未证明对改善AD症状有作用。
6.2.4胆碱受体激动剂 如选择性作用于M1受体的新药目前尚处于临床试用阶段。
6.2.5神经保护剂 维生素E可减少自由基生成,抗脂质过氧化,理论上讲可延缓AD的进展,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可能防止和延缓AD的发生。
6.3.对症治疗 抑郁、兴奋、睡眠障碍的AD患者需进行治疗。胆碱脂酶抑制剂可以改善部分AD患者的精神症状,必要时如出现过度兴奋或攻击性行为时应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应注意用最小有效剂量,以免引起或加重部分AD患者的运动障碍。再普乐(奥氮平)、利培酮(risperidone)可改善AD患者的精神症状,不加重认知功能损害,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可以应用。出现抑郁或/和焦虑时可以给予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给予苯二氮卓类镇静剂,但长期应用可加重认知功能障碍,且可引起跌倒发作和骨折。
6.4.康复治疗及社会参与
对于轻、中度患者应鼓励其尽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加强家庭和社会对病人的照顾、帮助和训练。
7 预防
痴呆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而且痴呆不仅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对社会经济等带来的负担是沉重的。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干预至关重要。如果在疾病进展后再开始治疗,虽可以减缓认知能力下降的程度,但较早期干预相比疗效欠佳,早期干预可使患者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相对正常功能。
近年来有意义的发现是血管性危险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不仅是血管性痴呆,而且也是AD和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提高对血管性危险因素在AD中的作用认识,积极干预并有效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
除重视并有效干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外,提高教育水平、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改善饮食结构如多食豆制品、蔬菜、水果,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智能训练,保持乐观心态,适当参加社会活动,提倡选择适合个人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等手段对于预防痴呆的发生均有意义。
8 预后 病程通常持续5~10年,常死于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