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治
肥胖症(《社区医生常见病防治手册》连载30)
日期:2018-10-22 阅读:2125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症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等集结出现。肥胖症可作为某些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Cushing 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此时称为继发性肥胖。除外由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者称之为单纯性肥胖。本节主要介绍单纯性肥胖。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肥胖症有各种不同的病因,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因素同时存在。总的来说,任何能量摄入增加和(或)消耗减少均可引起能量正平衡,过剩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逐渐积存于体内。因此,肥胖症是慢性能量失调的结果。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 临床表现

    肥胖症的患者因体重增加,可以引起下腰痛、关节痛、消化不良和气喘,患者本人因体型而有自卑、焦虑、抑郁等身心相关问题。此外,与肥胖症相关的一些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重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0倍。肥胖患者常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此外,肥胖症患者中血脂异常、痛风、关节炎、胆石症、胆囊炎、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性腺功能减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3 诊断

3.1 检测肥胖的指标

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是kg/m2。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可以反映超重及肥胖,简单容易测量,不受性别影响。

腰围(WC)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结构的综合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测定方法是:被测者站立位,两脚分开25~,体重均匀分配,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将软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

腰臀比(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臀围是环绕臀部最突出点测出的身体水平周径。

 3.2 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

超重和肥胖与体重相关,但单纯体重不能反映体内的脂肪含量,一般根据BMI、腰围、腰臀比来判断,其切点的制定是人为的,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人群得到的统计数字以及所测指标与健康危险的相关程度而定出。中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暂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会议建议的中国人肥胖诊断的分割点。超重:BMI 24~27.9;肥胖:BMI28;中心性肥胖:腰围男,女≥

4 鉴别诊断

4.1 下丘脑性肥胖 下丘脑是能量平衡调节网络的重要中枢,下丘脑的创伤、肿瘤、炎症病变以及局部手术等可能引起肥胖。本病除肥胖外,尚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闭经、阳痿、尿崩症、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异常,如抽搐、嗜睡、体温不升或高热等。

4.2 Cushing综合征 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向心性肥胖、多血质面容、满月脸、皮肤紫纹、痤疮和多毛等。通过测定血ACTH-皮质醇节律,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鉴别。

4.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患者可伴有体重增加,多伴有黏液性水肿、代谢低下、表情淡漠等,很少有明显肥胖者。查T3T4TSH可鉴别。

4.4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可伴有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但以月经减少或闭经、多毛和多囊卵巢为特点。

4.5 遗传病相关的肥胖 糖原贮积症、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Prader-Labhart-Willi综合征、Alstrom综合征等,在伴有肥胖的同时有各种病的特征性表现。

4.6 药物相关性肥胖 某些药物可引起肥胖,如一些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类固醇激素、磺脲类降糖药以及胰岛素等。

5 治疗

5.1 行为治疗 即患者生活和饮食等行为调整。肥胖者多伴有不健康的饮食或生活行为,行为调整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和获得长期效果的关键。行为调整包括调查肥胖症患者每日的饮食生活情况,包括进食的种类、热量、时间,进食后的活动情况,是否经常吃零食及进食时的心理状态等。并由此分析出饮食和生活行为中促进肥胖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5.2 饮食治疗 主要是通过限制能量的摄入量,使总热量低于消耗量以减轻体重。合理膳食包括改变膳食结构和食量。减重膳食的主要含义为低热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并吃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应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零食、巧克力等食品,少吃甜食,少吃盐。应注意若热量过低可引起衰弱、脱发、抑郁,甚至心律失常,应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

5.3 体育锻炼 应与饮食治疗同时配合,并长期坚持,否则体重不易下降,或下降后再次上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消耗能量、预防肥胖的相关合并症,培养毅力,增加生活乐趣,控制食欲,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新陈代谢,并可以长期维持减肥效果。具体的运动方法可根据个人爱好,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车等,并要长期坚持。较为剧烈的运动应视个人情况,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应恰当,并循序渐进。

5.4 药物治疗 减肥药是饮食、运动治疗的辅助手段,理想的减肥药应能够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并改善与肥胖相关情况的危险因素,且安全性好。减肥药分为两大类,即非中枢作用和中枢作用减肥药。前者的代表药物是奥利司他,用量为120毫克,每日三次,进餐时服药,该药不被胃肠道吸收,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性,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和脂肪便。后者的代表药物是西布曲明,用药后可降低食欲,增加饱腹感,使摄食减少,体重减轻,常用剂量10~15毫克/天,每日服药一次,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口干、畏食、失眠、便秘、心率加快,一些受试者服药后血压轻度升高,故禁用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脑卒中的患者。

5.5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仅用于重度肥胖(BMI>40BMI>35并伴有严重并发症)。手术方式有吸脂、切脂和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如空肠回肠分流术、小胃手术或垂直结扎胃成形术等)。手术的不良后果有吸收不良、贫血、食道狭窄等。

6 预防

主要通过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重视体育锻炼等方法加以预防。(单忠艳 赖亚新)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