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治
吸烟与疾病(《社区医生常见病防治手册》连载18)
日期:2018-08-13 阅读:1297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全世界现有烟民13亿人,其中8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男性的吸烟率是47%,女性是12%吸烟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据统计,使用烟草导致全球每年净损失200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吸烟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达490万,到2030年,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将增到1000万。

1.烟草的化学成分及毒性  烟草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占40%~50%)羧酸、色素、萜烯类物质、链烷烃、类脂物质等组成,同时还有一些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如硝酸盐等)以及某些污染物(如农药、重要金属元素等)。吸烟过程中形成大量新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4000余种,其中有毒物质250种,致癌物质90多种,包括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这些有害物质,可在几年和几十年里缓慢破坏肌体组织,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脑血管病和肺癌等疾病,致千百万人丧生。

1.1尼古丁:是一种油状液体,无色透明,挥发性强,易溶于水和酒精,能迅速通过呼吸道、口腔、消化道黏膜被人体吸收。尼古丁有巨毒,是引起成瘾的物质。当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许多作用:如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如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为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帮凶。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曾有人计算过,吸一只烟的代价是付出宝贵生命的两分钟。

1.2烟焦油:是香烟燃烧时产生的多种气体和物质的混合物,含有大量致癌和促癌物质。苯并芘是烟焦油中最主要的致癌物质,具有强致癌作用。

1.3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有毒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氨水,在吸烟产生的烟雾中浓度最高。长期吸烟可导致慢性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1.4 放射性物质:烟草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铀元素衍生物。放射性物质能摧毁活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杀死细胞或将其转化为癌组织。由于放射性物质颗粒首先被吸入肺部并沉积在其中,不断地放出强劲的射线,肺脏首当其害,所以吸烟者患肺癌的最多。放射线物质还会混入血液循环中,到达人体的其他脏器,如肝、胰、肾、骨髓、淋巴结、甲状腺等。积聚在血管壁上的放射性颗粒,破坏血管壁内膜,促进动脉硬化,使吸烟者极易患冠心病。放射性颗粒还能积聚在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中,逐步减弱或最终毁掉人体抗病毒、细菌、癌细胞和其他疾病的能力。

1.5 其他有害物质:烟草中还会有氢氰酸、氨、芳香化合物以及亚硝胺、铝、汞等多种有毒物质。

2. 吸烟与疾病  吸烟危害健康是许多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深入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诸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腺和皮肤等。而且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相关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越大。

2.1心血管疾病  吸烟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引起心血管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科学研究发现,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化学物质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被吸收到人体血液里。尼古丁的主要作用是:①兴奋交感神经,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导致血压升高;②直接作用于动脉壁,使之发生脂肪性变,并增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③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流减慢,血液粘滞性增大;④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使血小板大量聚集而导致动脉血栓栓塞;干扰脂代谢,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减低高密度脂蛋白;诱发冠脉痉挛,长期可降低冠脉血管扩张功能。

一氧化碳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更为重要。第一,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竞争性地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没有携氧功能的碳氧血红蛋白,造成器官组织缺氧。第二,一氧化碳可使血脂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壁上脂质沉着增多。

2.1.1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组成。吸烟主要危害动脉系统,促使其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这是许多心血管病的根源。心脏的冠状动脉产生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血栓栓塞或脑出血(统称脑卒中)。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肾病、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出现尿毒症。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肢体动脉闭塞。
   
我国10组队列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不吸烟者增高2倍,缺血性卒中危险增高1倍,总死亡危险增高21%。许多病理资料证明,吸烟者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变严重程度与吸烟量及吸烟年限密切相关。国外有人报告1372例男性的非冠心病死亡者,尸检材料研究发现,不吸烟者冠状动脉重度硬化变者仅有15.3%,每日吸烟少于20支者为29.2%,每日吸烟2029支者增至37.4%,每日吸烟超过40支者重度冠状动脉硬化占45.9%。北京资料表明,吸烟总量每增加1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就增加4倍。可见吸烟支数愈多,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也愈高。

吸烟不仅与大动脉硬化有关,对末梢动脉,即肢端小动脉硬化亦有明显关系。大多数中年人以上的末梢动脉阻塞性病者,是由动脉硬化引起的。患这种病的人,行走时间稍长的话,下肢会发生疼痛,因而要停下来休息,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症。严重者可发生下肢趾端缺血性溃疡乃至组织坏死。原因是下肢动脉硬化造成血管闭塞。其实,吸烟与动脉闭塞的关系早在1962年已有人注意到,他们发现不吸烟者,很少发生间歇性跛行症。最近有人观察到,患这种病的人有84%是吸烟者,而且多数每日吸烟量在10支以上。当戒烟之后下肢动脉闭塞或缺血症状可以逐渐改善。

2.1.2 吸烟与高血压  吸烟容易导致肺部疾病已为人们所共识,而吸烟对高血压有何影响,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

最近有学者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对250例男性血压正常者及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偶测血压正常的男性人群中,吸烟组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白天相差尤为显著。同时吸烟者心率也快于不吸烟者。研究结果提示: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在未治疗且无明显心、脑、肾并发症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吸烟者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吸烟者夜间血压也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并形成夜间睡眠中血压不下降规律。

吸烟为什么会引起血压升高呢?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剧毒物质尼古丁所引起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学者研究发现,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33.3kPa(1030mmHg),长期大量地吸烟,也就是说,每日抽3040支香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容易发生急进型恶性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冠心病等,此外,还有资料显示,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降压药的敏感性降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疗效,甚至不得不加大剂量。

2.1.3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们就吸烟对全球及区域性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影响作用做了研究。他们采用了美国癌症协会癌症预防研究II (CPS II)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的死亡率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在全球14个地区评估了吸烟引起的因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情况。在2000,全球据估计约1.62 (95% CI, 1.27 to 2.04)百万的心血管死亡事件,其中11% 是由于吸烟引起。男性死亡患者为1.17百万,女性则为450 000。发展中国家大约有670 000 (95% CI, 440 000 to 920 000)的吸烟导致的死亡事件,工业化区域则有960 000 (95% CI, 770 000 to 1 200 000)54%的患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25%死于脑血管疾病。以上数据可看出,2000年间,10个心血管死亡事件中至少有一个是与吸烟有关,所以,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2.2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2.2.1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烟草可使纤毛功能受损、脱落,致使痰液及有毒物质不能有效排出,细菌容易孳生繁殖。长期的刺激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长期吸烟者气管炎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吸烟者的死亡率是非吸烟者的10-20倍。

2.2.2 肺癌  烟焦油内大量的致癌物和促癌物附着在呼吸道上,长期刺激下可引起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癌症,以肺癌为主,其他还有口腔癌、唇癌、喉癌。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为非吸烟者的10.8倍;而肺癌的年死亡率,非吸烟者为12.8/10万;每日吸烟10支以下者为95.2/10万;每日吸烟20支以上者为235.4/10万,为非吸烟者的18.4倍。

2.3 吸烟与消化系统疾病

尼古丁刺激胃酸分泌,并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导致胃黏膜血流量减少,降低胃黏膜的抗病能力,从而易发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吸烟还可以抑制消化腺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

2.4 吸烟与生殖系统疾病

吸烟可降低精子数量,导致精子异常和阳痿。吸烟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机会高出非吸烟男性6倍。与不吸烟的女性相比,吸烟的女性患不孕症的可能性要高出2.7倍。吸烟女性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吸烟孕妇的胎儿致畸率明显增高,易发生流产、早产和分娩低体重儿。婴幼儿期免疫功能降低,容易生病。总之,吸烟妇女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和智能发育。

2.5 吸烟与癌症

由于烟草中会有苯、焦油以及各种致癌性放射物质,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癌外,吸烟者中胃癌、膀胱癌、睾丸癌、肾癌、食管癌等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2.6 吸烟与早衰

吸烟使人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衰老加快。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人群预期平均寿命缩短10年。

3.吸烟的预防与干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耗国,吸烟者达3.5亿人,大约60%以上的男性和4%的女性。预计2020年我国每年将有2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尽管中国政府和国际上的控烟组织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的烟民数量仍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长。中国的控烟工作任重道远,从理论上讲控烟是完全可行的,但实际工作中又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全体卫生工作者和吸烟者本人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3.1 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干预的目的是预防吸烟和减少被动吸烟的暴露。初级预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尼古丁是目前已知的最具成瘾性的物质之一,戒烟十分困难。预防吸烟的重点应放在儿童和青少年。同时,应高度重视被动吸烟对健康的有害影响。初级预防的措施有两大类:一是健康教育,二是相关健康政策的制定。

1)健康教育:包括医生宣传不要吸烟、制定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的教育规划、广告宣传等途径。有研究表明,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可使试点班中学生的吸烟率降低30%~50%

2)健康政策:健康政策对戒烟十分重要。这些政策涉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烟草零售商行业执照;自动零售机的限制;限制广告宣传;禁止免费样品的发放;在烟草产品上标示健康警示;通过税收提高香烟价格。

3.2 吸烟的二级预防----戒烟  从国外的成功控烟经验来看,医务工作者将在控烟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要首先远离烟草,做戒烟表率,同时深入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熟悉烟草依赖的治疗方法,把戒烟纳入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主动承担劝阻吸烟者戒烟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与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的参与、健康教育与宣传,在社区中创造有利于不吸烟和戒烟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将为戒烟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3.2.1 戒烟的益处  戒烟最重要的益处在于找回健康。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吸烟(二手烟)都会吸入一定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由于吸烟造成的健康损害具有长期滞后性的特点,早期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和重视。一旦毒性暴露出来就产生严重后果,甚至是无法挽回。科学研究发现,吸烟的人一旦戒了烟,那么烟的毒性作用就会慢慢消失,甚至可以和不吸烟的人一样健康长寿。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以前吸烟者颈动脉壁增厚和狭窄程度比现在吸烟者轻,提示停止吸烟可能通过体内内环境改善而逆转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程,故尽早戒烟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总的发生危险,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新途径。因此吸烟者如能行动起来,与烟害彻底决裂,则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戒烟的收益是逐渐体现出来的:戒烟8小时内: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肌梗死危险性降低。48小时内:神经末梢的功能逐渐开始恢复;嗅觉和味觉对外界物质敏感性增强。72小时内:支气管不再痉挛,肺活量增加。2星期至1个月:血液循环稳定;肺功能改善30%1~9个月:咳嗽、鼻窦充血、疲劳、气短等症状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上出现新的纤毛,处理黏液的功能增强;痰减少,肺部较干净,感染机会减少;身体的能量储备提高;体重可增加2~3公斤。1年内:冠心病危险降至吸烟者的一半。5年内:比一般吸烟者(每天一包)的肺癌死亡率下降,即由1.37%降至0.72%,或近于不吸烟者的死亡率;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几乎降低到非吸烟者的水平上。10年内:肺癌的发生率降至非吸烟者的水平;口腔、呼吸道、食管等癌症发病率明显下降。15年内:冠心病的危险与不吸烟者相同。

因此,任何时间戒烟都不算迟,而且最好在出现严重健康损害之前戒烟。英国医生的队列研究表明:吸烟者如能在35岁以前戒烟,则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危险性明显下降,几乎与不吸烟者相近。无论何时戒烟,戒烟者的寿命都将长于持续吸烟者。

3.2.2 戒烟干预策略  戒烟的过程是:无心戒→有心戒→决心戒→开始戒→戒不成→重复戒→戒成功。越往前走,越接近成功。

对于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采用5A法进行治疗:

Ask:询问吸烟状态,是否吸烟,如吸烟,是否曾戒烟,如戒烟在半年内,在祝贺患者戒烟成功的基础上,重点是预防复吸。

Advise:建议戒烟草,根据患者病情,提供强的个体化戒烟的依据。

Assess评估患者戒烟的意愿,处于哪种状态,不想戒烟、未准备好、想近期戒烟、立即戒烟。对于不想戒烟和未准备好的患者,以后应不断给予鼓励,反复强调烟草危害和戒烟的益处。评估尼古丁成瘾的强度,吸烟量大成瘾性强,第一支烟与起床的时间间隔越短成瘾性越强。

Asist:帮助患者制定戒烟计划:确定戒烟日期、告知家人、朋友与同事;要预计到的挑战:戒断症状,并远离烟草:家中、车中、办公室无烟,对评估尼古丁成瘾性强的患者讨论药物治疗的可行性。提供相关的教育材料等。

Arange:安排随诊、检查计划、调整治疗手段,戒烟日期前后打电话,前2周每周随诊一次,以后半年每月一次,询问困难程度(戒断症状、抑郁心境),鼓励患者远离烟草。

对于不愿意戒烟的吸烟者5 R法增强戒烟动机:

Relevance(相关):要尽量帮助吸烟者懂得戒烟是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事。如果能结合吸烟者的患病状态、患病危险性、家庭或社会情况(如家里有小孩)、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及其他重要问题(如以往的戒烟经验,个人造成的戒烟障碍等),效果会更好。

Risks(风险):应让吸烟者知道吸烟可能造成的对其本人的短期和长期的负面影响以及吸烟的环境危害。可以提出和强调与吸烟者本人具体情况相关的风险,并着重强调吸低焦油/低尼古丁的卷烟或其他形式的烟草(如无烟的烟草、雪茄和烟斗)并不能减少这些风险。

Rewards(益处):应当让吸烟者认识戒烟的潜在益处,并说明和强调那些与吸烟者最可能相关的益处,如:促进健康;增加食欲;改善体味;节约金钱;良好的自我感觉;家里、汽车内和衣服上气味更清新;呼吸也感到更清新;不再担心戒烟;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养育更健康的婴儿和孩子;减少皮肤皱纹或皮肤老化等。

Roadblocks(障碍):医生应告知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挫折,并告知吸烟者如何处理。

Repetition(重复):每遇到不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都应重复上述干预。对于曾经在戒烟尝试中失败的吸烟者,要告知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经历过多次戒烟尝试后才成功戒烟的。

处理戒断症状:戒烟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降低,加上心理上和行为习惯的原因会出现渴望吸烟、头晕目眩、胃部不适、便秘、紧张、易激惹、注意力不能集中、抑郁及失眠等症状,医学上称之谓戒断症状群。应正确认识戒断症状是戒烟过程不可避免的暂时困难,尽力靠自己的毅力和努力予以克服。医生需要告知吸烟者寻找解决戒断症状的方法,如:改变生活习惯,避免和吸烟的人在一起,回避所有能动摇戒烟决心的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等。并强调这些症状只在戒烟的早期出现,戒烟成功后,不仅这些症状会消失,而且还会感觉自己比戒烟前更轻松,更充满活力。

控烟和戒烟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它既有利于国家公民的健康,又有利于创造国家财富。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拒绝烟草,努力创造一个无烟的健康社会! 郝文君)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