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治
国人五种病痛“缠身” 破解方法在这-“健”识早知道
日期:2018-05-18 阅读:740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编者按:“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你的健康智库,同您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国人五种病痛缠身 专家为您支招

很多人觉得,病只要不致命,就是“小病”。可是,就是这些“小病”,让人痛苦不堪,生活质量骤降并且耗费巨大。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团队在《柳叶刀》杂志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前五位疾病分别是:腰背痛及颈部疼痛、听力受损、抑郁症、皮肤病、其他肌肉骨骼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表示,关于寿命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期望寿命,反映的是生命的长度,即预期能活多长时间,还有一个指标 叫健康期望寿命,是指人们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下,预期能存活的年数,反映的是生命质量。举个例子,如果期望寿命是76岁,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8岁的话,那就有8年的时间人是处于带病状态。

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这项新研究发现,最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前五位疾病是:腰背痛及颈部疼痛,占总伤残负担的14.46%;感觉器官疾病占10.09%,主要包括听力、视力受损;抑郁症占6.59%;皮肤病占6.06%;其他肌肉骨骼疾病占4.31%。

周脉耕分析,此次研究发现影响国人生活质量的几种疾病,患病人群庞大,需要引起全社会、政府及疾病控制部门的关注,增加对这几类疾病的投入。没得病的人要重视预防,早发病的人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在疾病早期就将其控制住,避免疾病缠上身。

颈肩腰痛,好姿势强过好药

脊柱是人体的轴心,支撑起整个身体。许多人常出现脖子酸痛、肩膀发沉、腰背僵硬、上下肢麻木、头晕、耳鸣、恶心、心悸等症状。这些都是围绕脊柱发生的肌肉骨骼疾病在作怪。

颈腰椎病影响全身健康,可引发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手臂无力、手指发麻、皮肤感觉减退,甚至心律不齐等症状。

预防脊柱疾病,一要保持正确坐姿,双肩后展,脊柱正直,两足着地。二要每小时活动颈部、腰部,站起身做一做扩胸运动,抬头远望。三要选择合适的枕头,最好软硬适中,与肩同高,头部略微后仰。四要避免损伤,不要猛抬重物,最好先下蹲然后拿起物品,再起身;回头时动作要柔缓,避免颈部“甩鞭伤”。五要积极锻炼腰背肌,可以用毛巾紧贴后颈部,双手向前拉,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

视力听力差 老少都要防

听力受损(耳聋)和视力下降(白内障、黄斑变性)等感觉器官疾病困扰很多人。北京电力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健东教授说,很多老人由于耳聋、耳鸣,只能生活在寂静或嘈杂的世界里,心理问题丛生。

北京电力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钱勇指出,近视已成“国病”,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近视,青少年是重灾区。同时,白内障、黄斑变性等老年性视力缺陷患病年龄提前。

两位专家提醒,如果中老年人出现持续性耳鸣、突发性耳聋或视物模糊、看东西扭曲、眼前黑影、中心暗点、失去色彩等表现,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用耳、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或看手机、电脑,不随意掏耳朵。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检查,60岁以上每半年到医院测试一次听力,对于有“三高”等全身疾病的中老年人要增加眼底检查次数。

抑郁症心理体检早发现

抑郁症患者总是沉默寡言,悲观厌世。还有些患者以微笑示人,心中的坏情绪却日益累积,不知哪天就会爆发。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说,面对琐碎的生活、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工作竞争,很多人都觉得喘不过气,常有无力感,焦虑情绪不时袭来。王绍礼表示,自杀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约有15%的抑郁症患者会试图自杀,70%左右的患者曾萌生过自杀的念头。

患有躯体疾病或住院、卧床的老年人,以及近期遭受不良生活事件冲击、婚姻家庭不顺心、工作生活面临压力或冲突的人,如果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抑郁症的三大核心症状),持续2周以上,通过转移注意力、与朋友沟通交流等自我调节方法无效,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就要及时求助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了。

王绍礼表示,可以通过减轻压力或改变对压力的态度,预防抑郁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宽松、和谐、人文的人际关系;进行心理体检,早期 发现问题等。王绍礼特别提醒,抑郁症强调早期、全程、足量治疗。如果觉得心理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求助专业人员。

皮肤病身心健康是防线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刘永生指出,湿疹、痤疮、毛囊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是常见的皮肤病;发红、灼热、干燥、瘙痒等症状,让患者痛苦不堪,因而羞于见人,缺乏自信,影响交际、生活和工作。

刘永生说,预防皮肤病关键注意4点:1.均衡饮食,规律作息。2.保持舒畅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3.做好保湿:干燥季节用润肤霜,平时多喝水,做好防晒。4.皮肤油水平衡:不滥用药品和护肤品,尤其不要滥用激素软膏。皮肤出现问题后,必须在皮肤科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适合的护肤品和药品。【详细】

科技发展带来十种病

科技发展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们的健康。美国MSN生活网最新载文,刊出科技发展,特别是由于电子产品普及带来的十种疾病。

手机分离焦虑症。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家完成的一项实验证实,手机分离焦虑症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他们就立马表现出焦虑和分心的症状,与赌博成瘾极相似。

电脑视觉综合症。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很容易导致电脑视觉综合症,主要症状包括:眼睛疲劳、视力模糊和头痛。要缓解此类问题,最好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经常眨眼,做做眼保健操,让双眼得到充分休息。

鼠标手。电脑使用过度,鼠标操作太频繁,容易导致手部肌腱炎(俗称“鼠标手”),主要症状表现为刺痛和麻木。出现此类情况,除了少用电脑,保持充足休息,必要时还应接受理疗治疗。

手机肘。手机肘在医学上被称作“肘管综合征”,早期表现为肘关节疲惫麻木、疼痛,胳膊抬不起来。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使用手机,肘部弯曲肌腱过于紧张,导致手臂神经受损。手机长时间通话时,最好使用免提,或者用耳机。

笔记本电脑烫伤大腿。笔记本电脑长时间工作会发热发烫,用户将它放在大腿上使用,不小心就会导致皮肤低温烫伤。主要症状为红斑,严重时会烫起水泡。轻度灼印可在几天内消失,但严重时则会留下永久印记。

晕屏症。长时间面对数码产品屏幕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的现象被称为“晕屏症”。一些人在手机上快速刷屏浏览时也会头晕。其原因是,屏幕上的移动内容会让用户犹如置身于海面上的颠簸船只,感觉头昏眼花、恶心头痛。

腕管综合征。美国《肌肉与神经》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游戏机(每天至少9小时)的人,更容易出现手腕和手部骨骼肌肉疼痛不适。这种病症被称为腕管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正中神经受压食指、中指,无名指麻木、烧灼般疼痛,夜间加剧甚至影响睡眠等。

暴食症。手机和电脑上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或视频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它们激发了人们的食欲。让很多人没有真正饥饿,却吃下很多本不该吃的食物,摄入热量超标,甚至暴饮暴食,增加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风险。

失眠症。多项研究发现,手机和电脑等屏幕产生的蓝光会影响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参试者中,失眠发病率高达42%;使用手机时间相对较少的参试者也有35%出现睡眠问题。睡前使用手机者睡眠质量更差。

男性不育症。新研究表明,Wi-Fi信号可能损害男性精子,使其活力变差,导致不育。科学家指出,相关研究仍需深入展开。不过,男性在使用手机和手提电脑等设备时,应注意保护私处。比如手机最好不要放进裤子口袋,笔记本电脑不要放在大腿上等。【详细】

慢性病 六成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介绍,我国是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很低,分别为30.1%、25.8%和39.7%,反映出中国糖尿病高流行趋势、低水平控制的现状。”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

慢性病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慢性病分为4个主要类型: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

烟酒等四大因素易导致慢性病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表示,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逐步解决,但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富贵病”就有了可乘之机。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地区。

王临虹分析,农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种植方式机械化使人的身体活动远不如前,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增多,加之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像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易发高发。

合理膳食参考“十个网球”原则

王陇德表示,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他建议每周至少要锻炼3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4—5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锻炼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运动和器械、哑铃、拉力器等力量型的运动。耐力型和力量型运动要结合,即便是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也应该进行2—3次、8—10种的力量型锻炼。

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个网球”原则:每天食用的肉类不超过1个网球的大小、主食相当于2个网球的大小、水果要保证3个网球的大小、蔬菜不少于4个网球的大小。此外,每天还要加“四个一”,即1个鸡蛋、1斤牛奶、1小把坚果及1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

“我国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2.9%,脂肪含量较高的猪肉摄入量明显增加,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的合理膳食的上限。”王陇德说,解决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要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大力倡导平衡膳食,坚持中国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增加果蔬类、大豆类和奶类的摄入。【详细】

减少疾病“睁眼”的机会

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一直以来,一谈到健康问题,目光多集中在医疗供给侧,对于个人在防病治病、保护自身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等缺乏重视。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发病率显著提升的今天,有必要完善需求端的管理,尽可能发挥个体学习健康知识、全面认识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往往和其自身的健康素养呈负相关。因此健康期望寿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素养的提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指导公众转变健康理念、强化个体的健康责任,形成与外围力量的同频共振,其实是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打基础。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已把其纳入国民健康规划。当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体系,但与健康促进、传播活动的不衔接,管理模式的粗放化,配套政策的不完备,严重影响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一些冒牌专家、教授,打着健康教育、养生的幌子,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传播错误或者极端的观念,更是凸显了规范标准和制度监管的双重缺失。随着健康社会治理策略的转变,急需健全健康教育体系,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增强部门协同,努力将管理向精细化延伸。

相对于健康教育的单向灌输,健康传播则是将系统的健康知识打散,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健康素养。

疾病是“长眼睛”的,会主动寻找生活方式不健康、久处高危因子集聚区的人群。正因此,准确评估个人健康状况、积极获取相关知识、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努力践行自我健康管理,可以远离疾病的视线,同时为他人做出良好示范。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协同推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传播,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减少疾病“睁眼”的机会,全民健康必能早日实现。【详细】

☆精彩回顾 ☆

癌症为什么会转移?想不得癌先管好嘴,10种食物要少吃

长寿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 而是管理情绪!

糖尿病成了癌症元凶 能被负性情绪“吓”出来

人到中年必脱发?如何守住岌岌可危的发际线

自愈率低、复发率高!结核病,你了解多少?

指甲是人体健康“显示屏” 这样做防老痴、避脑卒中

春天不能缺的4种野菜,这样吃让你身体更健康

睡眠不好=慢性自杀 睡眠不足可致25种病

8个信号说明肾脏病了 从6方面养肾护肾

初春护好脾胃全年少受罪 九种食物缓解胃部不适(责编:许晓华、杨迪)(选自《人民网》)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涛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