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院院长、眼科主任卢奕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康教授团队携手,在应用视网膜神经细胞重编程、再生疗法治疗严重眼部疾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综述,对相关研究结果作了介绍。
卢奕介绍,非脊椎动物(如鱼类),当其视网膜受损后,会启动去分化和细胞重编程的过程,使穆勒细胞增殖并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从而重塑视觉。哺乳动物视网膜含穆勒细胞、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3种胶质细胞,其中穆勒细胞是最主要的胶质细胞。视网膜穆勒细胞代谢如出现障碍,将导致视功能丧失。但哺乳动物与鱼类相比,再生能力几乎为零。
张康团队在对鱼类再生能力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欲让穆勒细胞去分化和神经细胞重编程成为视网膜神经细胞,需要重新激活特定的基因。研究发现,斑马鱼的视网膜受损后,一种叫做Ascl1的转录因子在穆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会上调,这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再生是必不可少的。但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视网膜受损后,该转录因子并不会表达。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让小鼠的穆勒细胞表达水平得到上调,这种表达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得到再生。但研究人员很快发现,再生能力在小鼠出生后的第16天就消失了。这表明该表达并非视网膜再生的唯一关键要素。为此,研究人员一方面利用遗传改造的方法,提高穆勒细胞的表达,另一方面用表观遗传学方法在这些细胞中注射抑制剂,让诸多转录因子能更好地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该方法使穆勒细胞转变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效率有了大幅提高,且分化出的神经细胞可与现有神经元形成良好突触,并融入视网膜的神经环路中,使新形成的神经细胞具备正常生理功能。
张康表示,由于人类视网膜结构的独特性,要想让再生疗法应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选自《健康报》)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