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适宜运动的选择
1、运动方式、运动量的选择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也不是越剧烈、时间持续越久的运动就越能使人长寿。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应该适度,这主要指运动的频度、时间、强度、形式和有关的注意事项。而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适度运动又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其中基本的考虑是:(1)平常缺乏身体活动的人,如果能够经常参加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改善;(2)获得身体活动促进健康的有益作用不必需从事很剧烈的运动锻炼,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也会带来健康促进效益;(3)增加身体活动量(时间、频度、强度)可以获得更大的健康促进效益;(4)不同的运动频度、时间、强度和形式促进健康的作用有所不同,综合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活动锻炼,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健康促进效益;(5)不同人群的运动能力、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过程以及社会属性的差异,根据个人条件,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发生运动有关的意外伤害。①身体活动的频度:要求经常有规律的运动,每周5~7天运动。这里强调规律性,是因为只有经过一定时间规律适度的身体活动积累,相应的健康促进效应才能显现;另外日常有适度身体活动的人,如果停止规律的身体活动,相应的健康促进效应会逐渐消失。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有研究证明,为了弥补工作日身体活动的不足,周末较多的身体活动也具有正面的健康效益。②身体活动持续的时间:每天30分钟以上或每周180分钟。具体到运动强度的差异,强度较大时,运动时间短些,强度较小时,运动时间应增加,范围在每天15~60分钟。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目的和健康目标,所要求的运动时间和强度不同。如以降低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以养生为目标,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对于体重正常或是肥胖者都有效果。③身体活动强度:几乎所有有关的身体活动的推荐量和指南都强调中等强度的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标准是:运动后有适度出汗(足掌心开始潮热,身体开始发热、微出汗,保持这种状态5~15分钟),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自我感觉轻松。运动时脉搏控制在90~130次/分、最大锻炼效率不超过160次/分。【96~115次/分(70岁以上);99~119次/分(60~69岁);102~123次/分(50~59岁);105~127次/分(40~49岁);108~131次/分(30~39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种类包括:快走、慢走、散步(散步有普通散步法:速度一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适合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逍遥散步法:适合老年人饭后缓步徐行,每次5-10分钟;快速散步法: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40分钟。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人;定量散步法:按照特定的路线、速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摆臂散步法: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气管炎;倒退散步法:散步时双手叉腰,两膝挺直。先向后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可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背手散步法:散步时双手向后背,手稍尽量往上背顶,挺胸昂首,手臂发酸时恢复原位或左、右手交替锻炼,每次10-30分钟,可防治驼背,也可以置于后腰部锻炼,对腰肌劳损有益;提肛散步法:散步时全身放松,步伐缓慢,吸气时用力提收肛门,呼气时慢慢复原。每天1-2次,每次20-40下,可防治痔疮、肛裂、射精无力、前列腺炎、咳嗽遗尿等病症)、慢跑(每天20-30分钟)、跳绳(准备动作双脚并拢,进行弹跳练习2-3分钟,然后开始正式跳绳;初学者每跳10-20次,休息1分钟;然后重复跳10-20次;非初学者可以每次跳30次,休息1分钟后再跳30次)、跳舞、游泳、骑车(骑车可以加强下肢锻炼、有助于减肥、健全大脑功能防止老年痴呆、改善性功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但要注意保护会阴部、腰部和手部)、登山,以及各种球类运动;也可进行家务劳动、步行购物、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活动量较轻的运动。以养生为目的,特别是老年人更适应于快走(慢走、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即每天快走30分钟,或打太极拳。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中医认为“走为百炼之祖”,也是最简单的经络保健方法,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踝以下有51个穴位,其中脚掌有15个,脚被认为是“第二个心脏”,步行锻炼就是全身的经络和穴位锻炼。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世界上最好的健身运动就是走步,科学的走步不仅能起到健身的效果,还能使人精神焕发,可以使人心情愉悦,防止早衰。快走是一种安全实用,简单易学的全身运动。适宜的快走(慢走、散步、慢跑)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使体内血清三酰甘油含量下降45%左右,促进体内血液产生较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物质——高密度脂蛋白,有效防止血管壁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也有利于改善大脑细胞的供氧,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有利于睡眠;有助于消化,防止便秘;可以减肥,防止肥胖。但是老年人特别是有膝关节疾病、半月板损伤的人,步行时间不能过长,速度不能太快,以保护膝关节。散步的养生作用,古代医家早有认识,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指散步养生。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说:“坐久则经脉滞,步则筋舒而四肢健,懒步则筋挛,筋挛则日益加懒,偶展数武,难免久坐伤气之弊。”可见散步可以保持机体健康。对于老年人或体弱者,散步最安全、简便易行,且能使机体获得最大效益的运动项目。散步行走,通过四肢的自然摆动,全身关节、筋骨都得到了适度的运动,从而保证经络疏通,气血和畅,关节灵活。现代研究证明,走路可维护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韧带的张力和弹性。改善关节囊和关节面软骨营养,增强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肢体废用性萎缩和骨关节退变,延缓腿的衰老。散步可提高肺活量,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散步还可以调节血压和血脂代谢,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散步还能提高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的发生。轻快的散步,使精神松弛,又洒脱悠闲,对大脑皮质是一种温和有节奏的刺激。能有效地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人精神振奋。其具体做法是在散步时,尽量将步幅加大,双手的摆动频率及幅度也加快和扩大,同时将头部抬高,挺胸抬头,目视前方。中医认为,人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肾气虚衰,走路时用脚后跟,就会刺激脚后跟的肾经穴位,达到肾气盛而延年益寿的作用。赤足行走刺激脚部穴位和反射区,能激发潜能,调整人体失衡状态,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倒走可以加强对小脑的锻炼。四肢爬行对心理、生理都健康,在家里经常爬行锻炼,可强壮四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强健体魄,防治疾病,尤其对心血管病、腰椎、肛肠疾病有较佳的疗效。太极拳运动是最适合中老年人的一项健身运动。太极拳是武术、气功、体育、艺术与中华民族辨证思维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等中国传统哲学、医学、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吸收了佛家修炼、道家养生、儒家纲常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既有保健、治病、康复、养生的效果,还能涵养道德。有极高的运动保健价值,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又被誉为“极酷运动”。太极拳讲究和谐与平衡。太极注重内外兼修,以柔克刚。打太极拳的过程中有很多独立的动作,它对调解人的平衡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打太极拳也有利于平衡内分泌,对饮食和休息也都有很大的帮助。打太极拳开始不要操之过急,任何一种运动都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面貌,达到运动的效果。练太极拳要做准备活动,练习过程中不要戛然而止。同从事其他运动一样,练习太极拳后不要马上喝很多水,尤其是中老年人,而且在吃得很饱的情况下,不要进行运动。虽然常言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近代医学观点看,对体质较差、体弱多病和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因此,这些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还有“八段锦”、跳舞、游泳等。④老年人运动注意事项:忌负重运动;忌屏气运动;忌急于求成;忌头部位置变换过大过快;忌激烈竞赛。
2、运动的最佳时间
运动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11点,下午16~18点。中医认为已时(上午9-11点)是脾经当令,气血正好流经脾经,此时脾经最旺盛,将营养输布全身,此时健身效果最佳。而下午15~21点,此时是人体阳气最充足的时间,身体功能会出现最大值,大脑细胞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反应灵敏,思维活跃,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最适合外出快速走路健身。(冠心病患者清晨6~8点为运动的禁忌期;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建议在上午8~10点,下午16~18点)。一天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人选择在早晨和下班后进行,但是要注意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国外研究认为每天8-12时、14-17时是肌肉速度、力量和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的时间,若在此段时间里进行运动,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3-5时、12-14时则处于相对最差状态,如果在此时间里从事运动,易出现疲劳,且“负荷量”过大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大。所以,运动时间应该选择在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中午不适合安排运动。但是运动不宜空腹、不宜过饱,饭前、饭后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饭后运动要在30分钟至2小时后,早晨不宜起床后马上运动,晚上运动量也不能过大以微微出汗、不影响晚间休息、不影响第二天工作为宜。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