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准养生
十三、精神心理养生(十二)中医心理养生8、佛教坐禅养生(《中医养生实务手册》连载124)
日期:2019-12-30 阅读:5801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

坐禅是佛教徒最基本的修炼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坐禅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增强皮质的印制作用,对心理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之义。坐禅,一心清静,万念俱寂,自然得恬适之妙味。坐禅是以调摄精神放慢心情、放松躯体和大脑、减少大脑能量消耗为手段,使人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扶正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目的。①坐禅前准备:预先排除大小便,宽衣松带,把情绪稳定下来,排除一切杂念,尽可能选择空气清新、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在静坐时如外界有异常响动,不要紧张,保持若无其事的态度;②坐禅的姿势:静坐要有合适的板凳,高度与膝盖同高,双腿要平,小腿要直,端坐自然,头颈正直,下颌微收,胸部微含,背部挺直(但不要用力),两肩下垂,两手分别放在膝盖部,两脚距离与肩齐,放在地上。两眼微闭,口唇轻合,舌尖顶上腭,以安坐舒适为度,采用自然呼吸法。③放松与入静:放松又分形体放松和精神放松,形体放松是摆好姿势后,气性下沉在丹田。气息平静之后,用意念由上而下引导放松(注意用意不用力),松面、松肩、松臂、松肘、松腕、松背、松胸、松腹、松腰、松胯、送腿、松膝、松脚。再使全身肌肉筋腱放松,使全身没有僵紧的地方,但要注意松而不能懈。精神放松是在形体放松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收敛精神,即所谓“凝神”,用意念从双下眼皮向下引导,精神慢慢放松下来。此时再与入静相结合,慢慢地会有似醉似迷、悠悠荡荡的感觉,身体好像在水上漂浮着一样。这样,才算送到好处。坐禅的入静与睡眠和一般的休息不一样。这是在觉醒的状态下求得安静,有一个浅入静和深入静的问题。开始坐禅时,首先求得浅入静。方法是在放松的同时,使精神逐渐集中,把一些杂念转为一个念头,即所谓“万念归一”,也就是以一种有益的意念代替其他杂念。如意想游历各处的风景等,达到平心静气后,大脑皮层渐渐得到抑制,但不深刻。所谓“心平气和”,就是浅入静。初学坐禅者,切勿急于追求深入静,这样反而造成意念紧张,越发不易入静。必须慢慢练功,渐渐由浅到深,功到自然成。所谓深入静,就是使大脑皮层进入较深的抑制状态,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求得深入静,关键在于彻底消除杂念。消除杂念的方法,比较好的是“易守法”和“默默呼吸法”。意守法就是将精神集中于一点,一般是意守丹田;另一种是意守病灶,即病在某处;还有一种是意守外景,即公园、花木、山川等大自然景色,把自己融合在自然景色之中,默默呼吸,切记不要出声。通过排除杂念,放松入静,意定神凝,慢慢进入呼吸绵绵无尽、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境界,自觉全身轻飘舒适、神清气爽。此时既能收到良好的治病保健功效。④收功:做完后,慢慢清醒。待精神完全清醒后,再慢慢站起来,活动腰腿。方法是两手后背,两脚分开与肩齐,转腰。右转20次,左转20次,随后既可以随意活动(要在师父指导下练习)。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