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手阳明大肠经
(1)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 之端,循指上廉 ,出合谷两骨 ( 之间,上入两筋 ( 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卯时:早上5-7时;血气流注于大肠,大肠经经气最旺,称为“手阳明大肠经”。
联系脏腑: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与牙齿的联系尤为密切,故又称为“齿脉”。
【注释】①大指次指--指大指侧的次指,即食指,又名示指,亦即第2指。②上廉——取曲肘执笔体位,上廉即靠桡骨一侧。③合谷两骨--指第一、第二掌骨,合称歧骨。④两筋--指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的过腕关节处。⑤髃骨——髃读作隅,角的意思。此指肩峰部。⑥柱骨之会上——张介宾注:“颈项之根为天柱骨”,意指颈椎。“会上”指大椎,为六阳经所聚会,释作锁骨。⑦颊——面旁的总称。⑧人中——又名水沟,位于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
【语译】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的病侯】《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 (1) 所生病:目黄,口干,鼽衄 (2)喉痹 (3)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 (4) 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5) 。
【注释】(1)津--此后原有“液”字,《太素》、《脉经》等无。即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手太阳小肠经主“液。(2)鼽衄--鼽,音求,“为鼻流清涕”。衄,指鼻出血。(3)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的见症。面赤,腮肿,甚则颈外漫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4)脉所过者——指本经脉所过之处。(5)寒粟不复——发寒抖战,难以回温。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胀。
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2)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本经穴位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疼痛和酸、胀、麻木等其他病证。大肠经的失调会引致与大肠功能有关的病症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此外,由于大肠经经过口腔及鼻,因此牙痛、流清涕、流鼻血、循经部位的疼痛或热肿等病症都可能显示了大肠经出现问题。
(3)手阳明大肠经穴位(20穴)
[本经特定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曲池(合),温溜(郄),臂臑、肩髃、巨骨、迎香(阳经交会穴),肘髎,手五里,天鼎,扶突,口和髎,。
*商阳(井穴)
位置:在食指指甲外侧,手食指末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清热解表,苏厥开窍。主治脑卒中昏迷,昏厥,中暑,咽喉肿痛,颐颔肿,下齿痛,耳聋,耳鸣,青盲,热病汗不出,喘咳,肩痛引缺盆,发热。调节便秘。【按摩】①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商阳穴,每天坚持,能够治疗脑卒中昏迷、中暑、咽喉肿痛、牙痛、耳鸣、耳聋;②该穴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作用,可延缓衰老一般保养有两种方法,一是按摩食指指腹,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压右手食指指腹65下,左右手交换捏压为一次。按摩时要注意快速擦动,感到手指发热为宜,以保证刺激商阳穴;二是双手食指互勾手指,反复牵拉。
*二间(荥穴)
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喉痹,颔肿,鼽衄,目痛,目黄,大便脓血,齿痛、口干,口、眼歪斜,身热,嗜睡,肩、背痛,振寒,食指病变。
*三间(俞穴)
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手指及手背肿痛,鼽衄,唇焦、口干,嗜睡,腹满,肠鸣,洞泄。
*合谷(原穴)(强壮穴)
位置:手背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指挛,臂痛,口、眼歪斜,咽喉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痛经、胃痛,热病无汗,多汗,上肢病变。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按摩】疏风止痛,通络开窍,宣通气血,提高免疫功能,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
*阳溪(经穴)
位置: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时,拇短伸肌肌腱与拇长伸肌肌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耳鸣,齿痛,咽喉肿痛,目赤,手臂、手腕痛,耳聋,癫痫。
* 偏历(络穴)
位置:屈肘,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
主治:鼻衄,目赤,耳聋,耳鸣,手臂酸痛,喉肿,水肿,口、眼歪斜,喉痛。【按摩】善治水肿;泄热。
* 温溜(郄穴)
位置:在合谷之上。屈肘,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
主治:腹痛,呃逆,喉、舌痛,头痛,面肿,鼻衄,咽喉肿痛,肩、背痛。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下廉
位置: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展4寸。
主治:头风,眩晕,目痛,肘、臂痛,腹痛,食谷不化,乳痛。
上廉
位置: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展3寸。
主治:头痛,偏瘫,手臂、肩膊酸痛、麻木,腹痛,肠鸣,泄泻,腹痛。
手三里
位置: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展2寸。
主治:肘挛,手臂屈伸不利,手臂麻木、酸痛,齿痛,腹胀,吐泻。【按摩】按摩手三里可以缓解上肢疲劳、酸痛。
*曲池(合穴)
位置: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发热,高血压,手臂肿痛,肘痛,上肢瘫痪;热病,咽喉肿痛,腹胀,吐泻,齿痛,瘾疹,癫狂善惊。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要经常柔一揉。【按摩】治痒奇穴;降血压;调节情绪,使心情安宁。
* 肘髎(阳经交会穴)
位置:臂外侧,屈肘,曲池穴上展1寸,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麻、痛,手臂拘挛,手臂麻木,嗜卧,嗜睡。
手五里
位置:臂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展3寸。
主治:肘、臂挛急,手臂疼痛,瘰疠,咳嗽,吐血,嗜卧,身黄,疟疾,嗜睡。
*臂臑(nao)(手阳明大肠经络之交会穴)
位置: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展7寸。
主治:瘰疠,颈项拘急,肩、臂疼痛,目疾。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中热,半身不遂,风热瘾疹,瘰疠诸瘿。
*巨骨(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肩上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或不得屈伸,瘰疠,瘿气,惊痫,吐血,惊癫。
天鼎
位置: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喉结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疠。
扶突
位置:颈外侧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疠。
口禾髎
位置: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主治:鼻疮,鼻息肉,鼻衄,鼻塞、流泪,鼻流清涕,口歪,口噤不开。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交会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鼻炎,鼻塞,口、眼歪斜,鼻衄,鼻息肉。鼻出血。【按摩】治疗鼻塞特效穴。按摩迎香穴可以有效的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天天按摩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4)大肠经保健养生(秋季是最佳时间)
【指平推法】用拇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按经络循行方向推进。从手食指末节桡侧商阳穴起,经过手背,沿二间穴、三间穴至合谷穴到阳溪穴,上上肢伸侧前缘,过偏历穴、温溜穴上达肘部曲池穴,向上过肘髎穴、臂臑穴、肩髃穴,至巨骨穴。推2分钟。最佳时间6.30-7点。
【按揉法】按揉合谷穴、偏历穴、曲池穴、臂臑穴、肩髃穴各2分钟。
【掐法】掐按商阳穴2分钟。
【拍打法】用手掌拍打该经络循行部位,力度稍轻,每次拍打1-3分钟,每天2次。最佳时间6.30-7点。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