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准养生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实务手册》连载2)
日期:2017-10-25 阅读:3590次 作者:王文新 陈玉洁 来源: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和中医“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实践保养身心,却病延年的一门科学。对养生的原则,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在讨论自古相传如何保精养神,归真、返扑、延年益寿的方法时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调经论》指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这些精辟论述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阴阳的原则

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周易》提出了一个千古命题叫作“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运动,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原规律。生命活动概莫能外,生命运动也是阴阳运动。中医的阴阳学说,是运用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论述医学科学的具体问题,揭示人体正常和异常生命活动规律,指导养生保健,疾病诊治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医认为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运动,是事物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源。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在“生气通天论”中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凡阴阳之道,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气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中医防病治病的实践证实,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生命之本,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本质。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精与阳气处在不停地相互消长而又相互制约的状态中,达到阴阳协调平衡。如果阴阳出现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即为病理状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阴阳消长规律,调节阴阳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是中医学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核心,认为人体存在的两种对立生命过程统一性的维持或破坏,是健康(未病),亚健康(欲病)或发生疾病(已病)的关键。而随着现代基因科学对人体各种致病基因功能及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化,已经发现基因调控失常,是引起机体生理状态失衡进而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基因调控被认为是基因组学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从治疗医学上看,基因组学所说的基因调控,与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阴阳的调节,虽然使用方法和手段有中西医药之别。但是,其目的和结果都是促使机体从失衡的病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平衡状态。大量基因组学和蛋白质学研究的结果,虽然说法不同,但支持和验证了中医的阴阳学说。这种研究的结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中医学的科学性,也为中医养生学调节阴阳平衡的原则提供了依据。

(二)“顺其自然”“天人相应”,适应四时变化与四时同步的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的宗旨强调做人、做事都要“顺其自然”,守时、守位并始终保持这种情志。《黄帝内经》讲的“顺其自然、因天之序”,就是遵循“顺其自然”“天人相应”平衡阴阳原则,重视并遵循四时变化即四季的阴阳变化,对促进万物生长、发展和消亡的极密切关系,注意人体阴阳受四季阴阳变化的影响。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和了解四时六气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和养生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故《素问·生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必然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有着物资、能量、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因此适者生存,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会健康长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此外,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水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地区环境有关。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腑,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针。”,“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ruo若)”,“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咸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踈(shu)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薦jian,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这些就是顺应天时养生,也就是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来调整阴阳平衡,防病治病,保养我们身心健康的原则。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东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