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准养生
运动养生法(四)传统健身养生常用方法(《中医养生实务手册》连载25)
日期:2018-02-06 阅读:1821次 作者:王文新 陈玉洁 来源:

6道教动功养生

①导引:道教为“导体令柔,引炁令和”之意,主要指一种柔软体操或气功动功,与印度瑜伽体位法相类。道教继承古代神仙家、医家导引术,以导引为练身的一种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谷水、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之效,可与服气、存思、咽津、按摩等相配合。《真气铭》述服气之先常用导引法有五段:“或如射雕,侧身弯环”;“或举腰背,如蟾半圆。”(仰卧,两手背托地,举腰收足,头着地,使身体屈曲成半月形。);“交指脑后,左旋右旋。”(头左右回顾);“劲展手足,气出指端。”;“摆掣四肢,捉搦三关(口手足)。”《养性延命录》最早记录了华佗所编五禽戏。《修真十书》卷十九载钟离八段锦图,皆取坐式,为内丹训练者常用的导引法。第一段,叩齿三十六,两手抱头,双手击天鼓二十四下。第二段,左右摇天柱(脊椎)各二十四下。第三段,双手上举,掌心向面,舌搅上腭三十六次,漱液三十六次,分三口咽下,如吞硬物。第四段,两手摩肾堂(背部腰际)三十六次。第五段,左右单关辘轳(左右手分别叉腰向后侧身转)各三十六次。第六段,双关轱辘转,左右手同要叉腰,同时向后侧身三十六次。第七段,两手相捉,呵五呵,举过头,手托天,按顶三或九次。第八段,双腿伸直,以两手如钩,向前举双脚心十二次,收足端坐。唐司马承祯《修真精义杂论》述导引十六式,颇近印度瑜伽,为道教导引术中较成熟者。另外道书中还记载很多,有关导引治病的内容。如《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中说,治五脏病导引法有以下几种。肺脏病:正坐,两手拄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能去肺中风邪积劳。或反拳捶击脊上,左右各三五度,能去胸臆间风毒。心脏病:正坐,两手握拳,用力向左右各击六次。或一手按腕,一手向下拓空。或两手相叉,以足踏手中五六度。能去心胸间风邪诸疾。肝脏病:正坐,两手相叠,用力按大腿下,次缓缓向左右转,各三五度,能去肝中风邪毒气。脾脏病:平坐,一腿伸直,一腿屈膝,两手向后用力掣三五度。或跪坐,两手拄地,转头用力朝后虎视三五度,能去脾中风邪。肾脏病:正坐,伸两手至两耳际,向外扩胸三五度。或手背向胸,向左右抛射三五度。或两足向左右各踏十数度,能去肾腰膀胱间诸风邪。胆脏病:平坐,令两足掌反上,一手挽脚腕起,摇动三五度。或大坐,两手拓地,举身腾起,努腰脊三五度,能去胆中风邪毒气。导引时,皆须闭气。导引毕,闭目咽津三次,叩齿三次而止。导引法一般都与行气配合,以导引为辅,行气为主,或辅以存思,则疗效更佳。②握固、叩齿、鸣天鼓:握固,是道教服气、导引等常用的手式,是以余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仿胎儿之状,男左女右。这种手式有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气的作用。叩齿,又称“硺齿”、“健齿”,即上下牙相击,一般做三十六次,道书中说行此有“集神”之效。叩齿又有保护、锻炼牙齿之效。鸣天鼓,一指叩齿集神。一指以两手掩耳抱头,以除大拇指外的八指叩击后脑勺三十六下或七十二下。此行有通血脉、激发内气、集中精力的作用。③按摩:道教继承古代医家按摩术,以其养生之一方,常与导引、咽津、服气、存思等共行之。《养性延命录》、《真诰》等所述常用按摩法有:晨起,两掌摩擦至发热,熨眼三次,次以指按内外四眼角,或摩手指头令热,用以熨目,使人目明;摩掌令热,从上至下摩面多遍,面部凹处皆一一摩到,能去邪气,平皱纹,令面色红润;摩掌令热,遍摩全身,从上至下,令人胜风寒。夜眠之前,以两手指揩摩身体,名为“干浴”,辟风邪;以手指反复按两耳左右,令耳聪鼻通;以中指按两眼内眥,闭气反复行之,明目;晨起,以两手叉两耳,上下热按之二十七次,令人耳不聋;晨起梳头千梳,去头风,令人发不白。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通,随有津液咽之;晨起,引两鬓发,举七次,总提发,向上用力拔七次,令血气通,发不白。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东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