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介绍
尿潴留的针灸治疗
日期:2018-01-17 阅读:3058次 作者:陈玉洁 来源:

 尿潴留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多并发于产后、手后、久病体虚及高热神昏等症。常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处理不及时,亦会危及生命,也是临床医生棘手的问题。现代医学没有更好的办法,用针灸治疗对本病有较为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对针灸治疗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下面根据临床报道等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一、  本证讨论的范围及类证鉴别

尿潴留属祖国医学癃闭范畴。癃闭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隆”;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隆和闭虽然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本证可包括膀胱、尿道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造成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至于因肾脏实质性病变而引起的无尿症,是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水泉枯凅,与有尿不能排出的癃闭截然不同,自当别论。另外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为特征的淋证,要与癃闭加以鉴别。鉴别的要点为淋证虽有排尿困难,但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每天排出小便的总量多为正常。而癃闭以排尿困难为主,而无刺痛,且每天排出的小便总量少于正常,甚则排不出尿。

二、中医对尿潴留病因、病机的认识

正常人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三焦的气化主要又依靠肺脾肾三脏来维持。所以本病的病位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主肃降,通调水道。由于肺气的肃降,使上焦的水液不断地下输于膀胱,从而保持着小便的通利。若肺失肃降,上焦之气不化,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就可导致癃闭的发生。脾主运化,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送到周身各处,这就是脾的转输作用。若脾失转输,中焦之气不化,不能升清降浊,也可导致癃闭的发生。肾主水液而司二便,与膀胱相为表里。肾主水液,是指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内水液的分布与排泄,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在生理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肃降,而下达于肾,再经过肾的气化功能,使清者上归于肺而布散周身,浊者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运化。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常,下焦之气不化,则关闭开阖不利,就可发生癃闭。此外,肝气郁滞、血瘀阻塞均可影响三焦的气化,而导致癃闭。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也可引起癃闭。下面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分述如下:

(一)湿热蕴结: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热移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二)肺热气雍:肺为水之上源,热雍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闭。

(三)脾气不升: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致脾虚而清气不能上升,则浊阴就难以下降,小便因而不利。

(四)肾元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致膀胱气化无权,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阴不足,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也可产生癃闭。

(五)肝郁气滞:七情内伤,引起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化及气化功能,致使水道的通调受阻,形成癃闭。

(六)尿路阻塞:淤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或手术致使膀胱气机受阻,小便难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闭。

三、辨证论治

对本病的辨证,首先应分清虚实。因湿热蕴结,浊瘀阻塞,肝郁气滞,肺热气雍所致者多属实证;因脾气不升,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者,多属虚证。辨别虚实的主要依据是:

实证多发病急,小腹胀或疼痛,小便短赤,灼热或阻塞不通,烦躁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若因湿毒上犯,可见喘息、心烦、神昏等症,或有外伤或有手术病史考查。

虚证多发病缓,小便淋漓不疼,排出无力,甚则点滴不通,小腹膨癃,大便不坚,时觉肛坠,面色少华或晄白,精神疲乏,腰膝酸软,气短语音底细,舌质淡、苔微腻,脉沉细弱。

癃闭的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但通之法,又有虚实的不同,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而达到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的目的。同时,还要根据病因,审因论治,根据病与肺、脾、肾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治。下面介绍具体的辨证施治。

(一)湿热下注型(实证)

【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

【证候分析】湿热壅积于膀胱,故小便不利而热赤,甚则闭而不通。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故小腹胀满。湿热内盛,故口苦粘。津液不布,故口渴而不欲饮。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或大便不畅,均因下焦湿热所致。

【治则】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治法】以取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处方】主穴: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中极;配穴:复溜。

【方义】本病由脾经湿热之邪,移注下焦膀胱为主因,所以取足太阴合穴阴陵泉,配三阴交以疏通脾经经气。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所出,湿热蕴结,使其气失司。所以在分利脾经湿热的同时,取膀胱俞、中极、俞幕配合,以疏调下焦之气而利湿热。配复溜泻肾热以通利小便。

(二)肺热雍盛(实证)

【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咳嗽或咳痰浓调,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肺热雍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小便点滴不通,小便不通则小腹胀满。肺热上雍,气逆不降,故呼吸短促或咳嗽。咽干、烦渴、苔黄、脉数,都是湿热内郁之证。

【治则】清肺热,利水道。

【治法】以取手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处方】主穴:尺泽、曲池、三焦俞、膀胱俞、中极;配穴:合谷。

【方义】本病由肺热雍盛致使肺失肃降,取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手太阴与手阳明相表里,取曲池配合谷,清肺火以肃肺气,通调水道;三焦俞宣通三焦气化,通利小便;又取膀胱俞、中极为俞幕相配,疏通膀胱的气化而通利小便。

(三)肾气不足(虚证)

1、肾阴虚(肾阳衰惫)(虚证)

【症状】面色晃白或青紫,腰酸痛,阳痿早泄,肢腹寒冷,小便癃闭,舌苔淡白,脉沉微。

【证候分析】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故小便癃闭。面色晃白或青紫为元气衰惫之证。腰酸痛、阳痿早泄、肢腹寒冷,舌苔淡白,脉沉微都是肾阳不足之症。

【治则】温养益气,补肾利尿。

【治法】取背俞、督脉、任脉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加灸。

【处方】主穴:肾俞、关元、命门;配穴:气海。

【方义】取肾俞补益肾气,关元补元气振肾阳;命门补命门之火,以助蒸水化气;气海温补下焦,能调一身之气,使气行而小便通。

2、肾阴虚(虚证)

【症状】面樵颧红,口燥舌干,头目眩晕,腰膝酸痛,耳聋,遗精,小便癃闭,脉虚弦或虚大。

【证候分析】阴虚则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故面樵颧红,口燥舌干。腰为肾府,肾主骨髓,肾之精气亏虚,则头目眩晕,腰膝酸痛,耳聋,遗精。

【治则】滋补肾阴。

【治法】取背俞、足少阴经穴,毫针刺,用补法。

【处方】主穴:肾俞、阴谷、太溪;配穴:复溜。

【方义】肾俞配肾经合穴阴谷,状肾益水,太溪补肾阴,复溜清虚热利小便。

(四)脾气虚(虚证)

【症状】面黄肌瘦,体倦神疲,不思饮食,懒言少气,动则气喘,小便癃闭,舌质淡、苔薄,脉浮大无力。

【证候分析】脾气虚,中气不足,故懒言少气,动则气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故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清气不升则浊阴不降,故小便不利,舌质淡,脉浮大无力均为气虚之证。

【治则】健脾益气。

【治法】取背俞、足太阴、足阳明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处方】主穴:脾俞、三阴交、足三里;配穴:关元。

【方义】取脾俞、三阴交以健脾;足三里疏调胃气,脾胃健运,水谷得以消化,精微得以输布以资水之上源;关元穴为人身元气之根,功能补元气,助气化,利小便。

(五)肝郁气滞(实证)

【症状】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协腹胀满,苔薄或薄黄,舌红,脉弦。

【证候分析】七情内伤,气机郁滞,肝气失于疏泄,水液排出受阻,故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协腹胀满,为肝气横逆之故。脉弦,多烦善怒,是肝旺之证。苔薄黄,舌红,是肝郁有化火之势。

【治则】疏调气机,通利小便。

【治法】取足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主穴:足三里、阴包、曲泉、中极;配穴:膀胱俞。

【方义】本证由肝郁气滞所致,所以取足三里、阴包、曲泉疏肝气以利小便,配膀胱俞与中极为俞幕相配,疏通膀胱之气化而通小便。

(六)外伤

【症状】少腹胀满,小便癃闭。

【证候分析】因外伤或外科手术致使膀胱气机受损,而致小腹胀满,小便癃闭。

【治则】化瘀通络,疏通气机。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足太阴经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主穴:中极、横骨、三阴交、血海;配穴:腰部外伤加八髎。

【方义】中极为膀胱经幕穴,可疏理膀胱经气,通水道;横骨益肾气,助气化;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穴,因三阴经皆行于少腹,故取之以通利下焦气机;又因外伤血瘀阻络,取血海用泻法,有化瘀疏通之功;八髎穴疏理膀胱经气,利小便。

四、当前临床应用研究的特点

1、疗效满意的均为非阻塞性尿潴留。有效率为96%

2、采用穴位比较集中:主要有关元、中极、三阴交、曲骨、气海、阳陵泉、肾俞、足三里、膀胱俞、阴陵泉、太溪。

3、应用于手术后、产后的病例占多数。

4、对证治疗多,辨证论治疗者少。

5、利用针灸原理,采用的其它疗法也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如电针、耳针、按压疗法、穴位注射法、隔盐灸法、激光照射法等。

五、几点思考

(一)因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方便、安全、实用、病人易接受的优点,值得推广。

(二)为了便于学习掌握可以采取对证取穴治疗的方法。

基本处方:主穴:关元、中级、曲骨、足三里、三阴交;配穴:气海、阴陵泉、膀胱俞。



(三)中医研究应从辨证治疗方面下功夫,注意摸索经验。


                             专家介绍:zp - 副本 - 副本.jpg

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四十余年。擅长应用针灸与各种理疗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肌肉痉挛、带状疱疹;咳喘、耳鸣、胃痛、尿储留、尿失禁、肥胖症、痛经等常见病多发病。经验丰富,疗效明显。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东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