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介绍
王力主任中医师中医治疗《渗出性皮肤病》
日期:2023-12-08 阅读:2416次 作者:王力 主任中医师 来源:

       渗出性皮肤病在临床上包括较多的皮肤病种,而且是皮肤科常见的病型之一。这类皮肤病如果处理不當,

常易于感染病情加重,又所反復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工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幾年來在

临床實践中,運用中醫理論通過辯證施治,對凡有渗出性一類皮肤病作了臨床觀察,療效好,現報導如下:

一、滲出性皮膚病的範圍病因與症狀

範圍:滲出性皮膚病,在臨床上包括多種皮肤病患,凡是皮膚處有渗出的各種皮膚病都包括在內。这一名称在中醫

文献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但在古代祖國醫學文獻中,也有很多篇中有類似的記載。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有“

漫淫疮黄連粉主之”。随代巢原方諸病源候論"中說“肺主氣、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腠理開,為風濕所乘,内熱

則脾氣濕,脾氣濕則肌內生熱也。濕熱相搏,故頭面身體皆生瘡也”。其瘡初如疱,須臾生汁,熱盛則為膿,随瘥隨

發。“浸淫瘡初生甚小,先癢后痛,汁出,浸潰皮膚肌肉,浸潤漸滴及遍體”等症狀的叙述。唐代“千金方”也提出了“漫

淫病者,浅搔之蔓延不止,搔癢者,初如疥松生汁,相连著是也。”唐代以后的歷代外科文献,如外科正宗,外科金鑒,

医宗金鑒的外科心法等书中,也都一致的記述了一般的共有症狀。如起黄白脓泡,痒痛無時,破津黄汁出、時好时发,

極其疲顽,又謂形如赤粟麻痒,搔破浸淫脂水,甚或皮热痛等論述。這此症狀很類似現代醫學皮膚病中的湿診、 膿疱瘡、

疱疹等。

       在病因上醫宗金鉴外科心法“癬症情形有六般,風熱蟲濕是根源”。歷代醫家大多認烏風熱濕邪侵及膚腠,搏于血氣”而成,

本病雖形發于外而實發于内,多由于飲食傷脾,外受濕热之邪而致,饮食入胃,由脾所運化,如遇食腥發動風,炙搏厚味,

烟、酒、濃茶,辛辣,以致脾為湿热所困運化失职,更兼腠理不密,經常冒雨涉水,居住卑濕,外受濕热之邪充于腠理,

發為本病,所以內在濕热與外濕热之邪相搏結,是發生本病的實質。

       總的來說不外乎外因之分,外因包括六淫(风寒署湿燥火)湿热生蟲,热極生毒,濕热熬煉成痰,氧血泛滞而有成瘀血等。

內因包括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傷及脏腑而成病,如忧思傷脾,脾失健運,水湿内停,而發湿病。

上述各共有的症状中,皆配叙了皮肤红,起粟粒痒疹,熟感搔痒,繼起大小水泡,破流脂水,或结痂皮,或发生皸裂,反復發生等。

也就是說:從紅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爛、搔痒和反復發作為主要特點。

古代醫學中沒有“濕疹"、“皮炎的病名,但是對于某些病的描寫與濕疹、皮炎很相似的。如:奶癣(胎疥))(婴濕兒疹)

胎疥始發頭眉間,胎中血熱受風纏,

干癢白屑濕潤水,熱極紅暈似火丹。

旋耳瘡(耳周濕疹):

旋耳瘡生身后縫,瘡延上下連耳疼,

狀如刀裂因濕熱,穿粉粉搽即成功。

四彎风(四肢肘部濕疹)

四彎內生四肢彎,每月一發最纏绵,

形如風癣風邪襲,搔破成瘡癡難堪,

血风疮(全身湿疹)

血风疮生遍身,粟形搔癭脂水淫,

肝肺脾經风濕熟,久鬱瘙痒抓血津。

纽扣风(频部濕疹)

浸淫成片覆不止,因地而名當癣看

锈球风(阴囊湿疹)

肾囊風發属肝經,證由風濕外襲成,

麻痒搔破流脂水,甚起疙瘩火燎疼,

中醫病名繁多,這給中西醫結合進行研究工作帶來一定的的困難,這樣在臨床中根據這些病的特點和中醫理論,對凡具有渗出的一類皮膚病,

統從“濕邪”來發病的,故内湿外湿是其發病的主要根據,濕邪鬱久化熟,故湿热互結、参出、流津、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病名:近代出版的

一些中醫外科书籍中,如中医外科學讲义(五大院校主编的)外科臨床手册(上海)、超炳南臨床经验集(北京),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皮肤病(天津)

等則用了西医診斷命名、而用中醫進行辩證治疗,筆者幾年來也按西医診斷命名,再按中醫進行辦證治療、

       現代醫學對于這類疾病,諭述较為詳細,從病因病理提出很科學,如濕疹属于變態反應有關,疱疹與病毒有关,脓泡和感染及病菌有關,

接触性皮炎和接触致敏物有關,藥物性皮炎和用藥有關等。

      盡管上述皮肤病病因理病名不同,但抓住它們在症状上的共同之處,凡是有渗出的都按中医的湿邪为患進行治察,通過幾年來临床上觀

察治照,其效果還是可观的。

因此,在臨床上把渗出的皮膚病如:濕疹、疱疹、浅農疱疮、渗出性皮炎、药疹等都包括在內。这种辨证施治可把复杂的西醫辨病名稱简单起來,

有利于中西医结合,有利于學習。

二、滲出性皮膚病的中醫辦證

中醫对渗出性皮肤病同样是依据病证求因辩证施治的原则,但我在临床实践中则是以西医的诊断方法定出疾病的病因與診斷、再以中醫的辨證定

出病人當時属于什么證,治療原則是什么,進行中醫治療。中醫對皮肤病過去沒有單獨提出來,多记载在外科文献中或其它各科书中,如“肺主皮毛”

“脾主肌肉”“衡氧营血、“阴疮踢疮”六淫與發班的湿病等,這些都涉及到皮膚病的生理和病理,因此在湿性皮膚的治療中,應從整體觀念出發,在症

状表現中,應注意辨證論治。

如:紅班:營血有熱,属于陽班、

暗紅班:气血不足,属于陰班,瘀血.。

風團:游走不定,突起突消屬風邪。

小水疱:属湿熱,風濕熱,大水疱,多属濕毒或毒热。脓泡:属毒熱。

糜爛:糜爛滲出,多属濕熟:糜爛有農性分泌物,结膿痂,属濕毒。

鱗屑多属血虚风燥,皮膚失养。

故渗出性皮膚病中醫治療原則:是以健脾燥湿為主,兼佐以祛风、清熟、解毒、殺蟲、滋润腠理之法。

三、常用中藥處方

1.龍膽瀉肝湯:適用于肝氣热盛急性渗出期各型

龍膽草、栀子、元芩、生地、車前子、澤瀉、木通、连翹,槐花,甘草。

熟盛大便干燥加大黃,下焦濕盛者加黃柏;渗液多者加滑石,茵陳蒿;發于面部加菊花,發于頭部加藁本,發腰部去胆草加杜仲,發上肢加姜黄, 桑枝,

發于下肢加牛膝或木瓜,搔癢明顯者加白廯皮,地膚子,苦参。

2、除湿胃苓湯:健脾除濕,用于濕邪盛的皮疹。

苍术,厚樸,陳皮、炒白術、茯苓、猪苓、车前、炒苡米。

3.消风散:通用于风濕熟三者備至皮疹。

木通,苍术、苦参,知母,荆芥,防风,当归,牛子、蝉衣,石羔,生地,胡麻仁。

4,消风导赤汤:适用于小兒湿疹,

牛子,黄连、白廯皮、生地,茯苓、薄荷、双花、灯草、木通,甘草,

5,五味消毒饮:清熟解毒用于急性皮肤化脓感染,滲出糜爛性皮炎。

6、萆蘚滲濕湯:清熱利濕,急性濕疹。

萆蘚、苡仁、元柏、赤芍、丹皮、泽泻、當歸、木通、甘草。

7、二妙散:元柏、蒼術。

8、柏石散:元柏、石羔

9、柏代散:黄柏、青代。

10、柏芨散:元柏、白芨.

11、五福化毒丸:小兒濕疹。人參,赤苓、桔梗、牙硝、青代、膽草、甘草、玄参、朱砂、冰片。

12、 土茯苓湯:紅腫滲出皮炎、濕疹等:土茯苓、茵陳、苡米、元芩、元柏、栀子、苦渗、先皮、雙花。

13、天疱瘡方:適用于毒熱風濕,全身性大小水疱、紅班、天疱瘡、皮炎。

地膚子、先皮、防風、桔梗、雙花、連召、公英、 地丁、赤藥、元芩、栀子、丹皮、當歸、生地、甘草。

14、洗劑

(1)地膚子湯:防風、黄芩、地膚子。

(2)苦參湯:苦参、蛇床子、枯礬。

(3)川椒湯:川椒、元柏、肉桂。

(4)三黄湯:大黄、黄芩、黄柏。

(5)公英湯,公英、透骨草、桂枝、防风。

典型病例介紹:

例一、趙某,男,34歲、工人

初診日期: 88 年6月17日

主訴:全身起濕疹八年,近一年加重,

現病史:全身起濕疹八年之久,經西醫治療多年不愈,冬季較輕,夏季復發加重、搔癢難忍、影響工作和休

息,各地求治均末見效。

檢查:頸下、腹部、背部少許紅色丘疹,雙下肢大片對稱性的紅色丘疹、渗出、結痂、病區有抓破痕迹、雙手

背亦有丘疹、渗出結痂、雙胭窩部局限性輕度糜爛和皮膚肥厚。

脈:沉數、舌質紅。

西醫診斷;慢性濕診急性發作。

中醫辨證:濕熱鬱久發为濕病、濕重于熱。

立法:清熱利濕、散風止痒、

方藥:木通、蒼術、苦参、知丹、荆芥、防風、當歸、蟬衣、萆蘚、地肤子、元柏、車前。

服藥后症狀明顯好轉,按上方加减服30余付,完全治愈。后服土茯苓、生槐花、甘草、代茶歙、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按:此證同肝脾二經濕熱,外受風邪侵袭于皮膚、于肺經(肺主皮毛)致遍身生瘡,形如粟米、搔癭無度、抓破时、津脂水

浸淫成片,此病日久,风邪鬱于肌肤則耗血生火、搔痒難忍,夜不能寐,皮肤搔破流血津,故治以清熱利濕、散风止痒

養血潤膚。

例二、韓xx,男,60歲,農民

初診日期: 1986 年7月16日

主訴:面部紅腫、瘙痒、 出水2天,

現病史: 2天前因咳嗽、服磺胺4片后,自覺面部搔痒,出現紅腫疼痛、雙眼緊閉不能睜開,手背部也搔痒紅腫、因瘙抓后流黄水、

伴全身不適、發烧,口渴不欲歙,二便正常,

查體:顏面及手背皮肤潮紅并腫脹,布滿密集粟粒樣丘疹,并有少量的渗出液,雙目眼臉腫脹,以致睁眼困難、颜面抓破的痕迹和

血痂,其它未見异常。

脈:弦滑數,舌苔白腻、舌質紅、

中醫辦證:此患腠理不密,中藥毒而生,濕熱結毒,發為毒濕病。(藥物性皮炎)

治則:清熱凉血,解毒利濕

處方:除濕胃苓湯加减

苍术、木通、澤夕、苡米、元芩、元柏、丹皮、生地、菊花、胆草、連翘、栀子、甘草

外上柏代散:氧化鋅軟膏、一周后全愈。患者因服过量周效黄胶而引起的药物性皮炎,系內有湿热而感毒邪,毒熟內盛故以瞻草,

生地、丹皮、栀子、元芩、元柏、生甘草清熟凉血。薏米、連翘、菊花、澤瀉、木通、蒼術、解毒利濕。外用柏代散、氧化鋅外上,

藥症相附、收獲較快。

因為青代顏色是綠色,在顏部上藥后,青代的顏色沉着在皮膚內,故顏面發黑,這和青代的顏色有關,所以今后在患者颜面部用藥加以注意。

例三,張兄弟三人。顏面部起蒸水瘡多年久治不愈,

處万:黄柏50,蒼術20、冰片5、共研細面、油調外上患處,數日弟兄二人全愈,老三顏面仍有血性渗出,在上药中少许青代粉外上即全愈。

按:黄水疮多数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多見,此煮证初如票米,瘙痒而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所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博而成。

治以清熟解毒利湿之剂而获效迅速。

例四,高某,男,36歲,干部

85年8月12曰初诊。

主訴:阴囊龟头紅腫糜爛流水四天。

现病史:陰莖龟头红肿糜爛流水四天,曾用西藥土霉素,强的松,維生素B、C、丸服、PP粉外洗等不见好轉,而求治中醫,

查:龟头紅腫糜爛滲出,疼痛走路不便,其它未見异常

脈:細數、舌苔薄白舌質紅。

中醫診断:袖口疳、濕热下注、包皮梁毒所致。

 治則:清熱解毒、去濕。

处方:防風15,黄芩15、地膚子20、明凡15、公英20、 蛇床子20.

煎水外洗

黄連15、黄柏15、蒼術25,共研極細而外上二天治感。

按:此病中医名為袖口疳,系包莖龜頭生瘡,其初起包皮作痒微紅肿、燃熱、逐漸糜爛、腫脹、以糜爛滲出为主,可包皮内

面連及外面。 嚴重者呈剝皮爛杏狀。此病多為湿熟下注和手淫染毒有關。本病用外治法即可收效。如病情嚴重可內服龙赡瀉肝湯

加雙花連翅、大青叶、土茯苓等。

以上四例均屬于滲出性一類皮膚病, 雖然西医診斷,病因、病理、病名均不相同,但抓住他們均有滲出的共性,故把他們放在一類。

按着中醫辨證原則,治以燥湿为主,秉以祛風,清熱、解毒、殺蟲、潤膚等方法,均收較理想的效果。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王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