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用药恢复脏腑功能,还是直接与病邪战斗?
你有心吗?时刻想到中医之‘心’吗?
有心的中国人想一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繁荣昌盛,国内以前的不说,最近的几次瘟疫(西医称传染病),如上个世纪中叶的脑炎、后来的非典来势汹汹、危害之大前所未有。外国的专家和药物都束手无策,均被具有世界医药核心的中医药所征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富强了 。是由于中国近代有一个核心人物,这个核心人物,他们都有一颗拯救中国,使中国人民脱离贫困的仁义之心。他们都有一颗推崇和大力宣扬中医之‘心’。 所以国家就强盛,人民生活美好。
国人中有热爱中国和热爱中医的‘心’的人就会受人尊敬、事业发达,对世会和国家做出较大贡献,如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还有两弹一星之父—华罗庚等人。而且她(他)自己都健康长寿。
在日本,相当多的人学习中国中医药的理论,研究‘心’,所以精明、健康长寿。将我们的中药稍加变动,或者剂型变化推向世界,占了世界中药市场的90%份额。
可是有很多国人,他们没有长中国心,心中没有中医的‘心’,他们长的是西方人的心,最愿意听信外国过时的、即将抛弃的医疗措施,如外国人过去说,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好,现在要逐渐淘汰,转向中医药。国家虽然三令五申严格控制使用‘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可是(他)她们钻国家管理的空子转移到大医院以下的不负责任的角落用之。
很多国人不用心,偏听偏信。他(她)们听信单偏方治大病,如三七治百病、喝香灰、喝绿豆治百病,服‘冠心苏合丸’治心血管病。结果不仅使原有的病没治好,还得了其他重病。
有的中医大夫的良心不正,他们利用一些有愚昧心的人,将几千年以前已经抛弃的巫术抬出来运用到治疗中;有的中医利用一些玄学的做业术忽悠患者赚大钱。很多没有医疗知识的没心人,情愿上当。所以,心血管等一些慢性疾病,如井喷一样发生和发展。!
最值得思考的是很多中国的,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百姓和一些中医不用心研究中国自己的人体生命活动,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理论的核心。将古圣人《内经》的 ‘心者,君主之官也,’至理名言,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对心功能的论述完全抛弃。
现在中国,举国上下都在维护一个核心,所有的宣传机构和领导都号召团结在这个核心周围、听从这个核心指挥而进行各种工作,建立‘健康中国’。这个核心确实改变了党风和国家、社会风气。人民和国家逐渐走向健康之路。
但是有很多中医不去想,也不看国家的现实,以及过去的‘军阀割据’给中国造成的伤害。别人称其为中医,但他们却没有中医之‘心’,不懂祖国医学的宏观理论,不懂得“政体合一”,不研究认识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各承家技,各执己见,或抓住经典中某句话,牵强附会,夸大其词,自圆其说,另立山头,说什么人的生命活动以脾、肾或气血为主。使得中医理论形成‘六神无主’‘军阀割据’的局面。可恨的是,这些人,借其权威统领着中医相当大的阵地。所以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黑中医、说中医是伪科学造成有利时机。
在阐述中医药药理时,要么将现代科学理论拒之千里之外,要么抛开中医理论,而说中药含什么酶、什么肽等等,完全西化。
照此发展下去,‘废医存药’很快就要到来。西方人早些年说,用西方文化俘虏中国人,。我们从心里研究他们说此话的含义多么可怕!消灭中医(中医是中国文化——‘四大国粹’之一)是他们手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只喊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史证明中医是国粹、是中华民族的魁宝、是中医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是世界医学的精华和宝库、是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预防医学’的指路明灯。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国人清醒,尤其是医生不要一心一意做洋奴,去掉幻想(不能依赖西方,美国制裁中兴是很好的例证),归到中国中医心上来。用心做大做强中医事业,否则悔之晚矣!
还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中药剂型问题。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要求快捷。但是,相当多的人服中药仍然是延续几千年来的以煎药为主,最近 30来年发明了煎药机,看似很先进,实际不能与现实接轨。难道中医药走出国门都得拿着煎药罐、扛着或者快递煎药机吗?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用药方法有十几种。人家日本人用我们的中药做成各种剂型,在世界中药市场上占有90%的份额。
二是中医如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即中医药怎样运用互联网,更好的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两千年前中国古人说‘心’
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国古人对人体脏腑的功能与关系的结论是: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癝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内经·灵兰秘典篇》
概括起来是五点: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心(所以是养生·治病·保健康的重点),同时说明中医理论是‘以心为核心’的理论。二是,心与肺、脾胃、肝、肾是君臣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其他各脏腑,必须是在心的统帅、协调下有节度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功能活动。也就是说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等运化吸收的生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血中的各种成分和供给大脑的营养。同时也包括各种排泄物,必须按心的旨意下,各脏腑协调一致来进行,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各个脏腑功能作用既有分工,又要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整体。这是宏观的中医理论与西方的微观医学理论的根本区别。三是,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要仔细斟酌,没有心供应脾肾血液,哪有脾肾功能?四是,只有心像神一样明白地统帅、协调各脏腑功能活动,各个脏腑才能配合得力,才能有正常的生命活动。五是,‘主不明’各脏腑都会受到损害,各种物质的运行道路堵塞不通畅,就会发生多种疾病,身体不健康,而且寿命短暂。
归根到底一句话,人的生命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理论是 ‘以心为核心’的!只有心好才能一切都好!
《内经·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辞海》解‘主’字说,主有主持、掌握、主管之意。经文又说: ‘脉舍神’。就是说,心像神一样明白地主持、掌管血的各种成分,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各种元素,以及质与量和运行速度,还有血管的功能作用。
中医西医都说,由于心的作用,使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西医认为,心只是一个血泵。中医则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包括向全身输送血液和主管掌握血的成分和量的分配两方面作用。运送血液,是心功能的一个简单的功能。主管、掌握血的成分和量的分配,才是心功能的主要功能作用。这是中西医最主要分歧之一。只有心即泵血又主管、掌握血的成分和量的分配,才能保证了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说心是生命的主宰。
科学发展至今,现代医学通过仪器微观地观察到,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成分有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氧、二氧化碳等。低分子物质中包括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各种酶、各种元素。蛋白质有多种,其中亦有多种成分。
血细胞中三个主要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三种细胞中又有多种成分,作用不同、变化各异。
血的成分相当复杂,关系相当微妙。。如有舒张血管的,有的是使血管收缩的;有的凝血,有的抗凝血;有的降血糖,有的升血糖等等。但是各种物质的作用,必须是相辅相成的。还有的干脆‘水火不容’,如代谢后的产物与有营养的物质。这些形态、作用各异,同时在血管中运行,靠各种物质的自己的作用,或发挥功能或处理与其他物质的关系而不发生紊乱,是万万不行的。
血是活性和运动的物质,在不断的运动、消耗中各种成分密切接触,不断地排除和补充。会有千变万化,血管内外的物质又在不断交换,不断地产生新的物质。成分复杂又具有活性的血液在血管内,不断运动,密切接触,还要和血管外进行物质交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地面交通工具,有火车多种,汽车多种,还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拖拉机和畜力拉的车等等。若没有交警的统一指挥,可想而知,交通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交通工具就那么几十种 ,而且在那么宽的马路上。可是血液的种类要比交通工具多很多倍,在几十毫米,甚至更小的空间中的变化要比交通工具碰撞后发生的变化多得多。
掌控血的各种的成分、功能和相互关系必须是在‘心’的严格、精密的、时刻的有效地管理下,才能不发生误差和混乱,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还有血液流行的速度,古人早有说明,现代医学亦强调脉率。血液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有一定的速度。快了有的发生瘀阻,有的冲破血管,而形成出血诸症;慢了,血液中各种成分已发生反应,而产生多种疾病。
所以说,人之血液,在血管中运行要在‘心’的管理下,有一定的速度,不疾不慢。即脉书中所说,和缓而充盈,才能健康长寿。
人出生后,必须是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各自不同功能,相互协调统一,生命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这也就是说,心脏根据大到脏腑组织器官、小到以万亿计算的细胞,不同功能的需要,供给不同成分、不同量的血。如脾肺肾功能不同,供给的血是不一样的;头为精灵之府,协同心脏工作,所以心将占全身血输出量的15-17%供给头部。
不同的时间,如白天与晚间,活动不同,如久视、编织、特异功能表演、各种比赛、进食后、高声宣讲等,供应的血量不尽相同
同一脏腑组织,因为发挥不同的功能作用,所供应血的成分是不同的。胃在不消化食物时与消化食物中及往下运行食靡时;脑在休息时与思考中所需血的成分肯定是不一样的;病理情况下,如炎症、出血、血黏、动脉硬化等供应的血的成分和量是不同的。消炎需要白细胞,出血需凝血止血,血黏、动脉硬化需稀释血液,活血化瘀,心须要掌握度,否则会出现新的病理变化。
只有在心的统帅和协调下,掌握、控制血的各种的成分、功能和相互关系、运行,以及供应数量等来维持生命活动,方可有正常的生命活动,才能免病保健康。
这就是‘心主身之血脉’的涵义!
1999年7月25日《中国医药报》刊载,施禹文章说:‘心脏不受大脑控制’
在我们很多中国人还局限于‘心脏只是一个血泵’的生物医学的圈套中来回转、沾沾自喜,并极力宣传时。世界上有很多有志之士,已经按着中医理论,广泛研究心的功能作用,值得每一位国人深思。
古希腊医学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创立温热学说。他认为‘温热’在人体内的循环活动,就是生命活动。‘温热’衰减,人就衰老。亚里斯多德进一步认为‘温热’的中心是心脏,通过血管分布到全身,但‘温热’不仅仅指血液,而是全身能量总和。
张浩良在对心的功能全解文章中说:“若干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家、医学家都以为人体的心脏是输送血液的器官,别无他用。但祖国医学却认为心脏功能有二,其一是‘心主血脉’,其二是‘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显然,这与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学有着不同之处。事实上,随着科学不断发展,认识不断深化,现代科学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心主神明’之说有其物质基础。
前不久,美国温特堡大学美国温特堡大学一位生物化学家认为心脏功能极为复杂,是一个具有‘智能’的器官。研究发现心脏能制造出一种称为ANF的荷尔蒙,心脏能借助此种荷尔蒙将一些‘信息’或指令传递改其他器官,甚至可以与脑沟通。
伊納格米博士指出,一个人如果进食盐分过多,体内的血液量会增加,这对心脏来说,是一种负荷,当心脏感觉到心室内血液量过多时,便立刻产生ANF荷尔蒙,由它指令肾脏加速排尿,使水与盐分快速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液量下降,同时,ANF也被传送到肾上腺去,令它停止分泌,因为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具有将盐分积留在体内的作用,只有使肾上腺暂停分泌,才能配合速排盐分的目的。
心脏在必要时还能发出指令,把血管痉挛加以扩张放松,使血液的流通速度增加,这样可以影响血压的升降。
上述发现,使生物学家们对心脏只能输送血液的看法发生改观。
由此可见,中医所说的‘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这个论点,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南京中医学院·张浩良《对心脏功能的新认识》。《中医报》 1987年11月27日
吴建萍等人说:‘现代相关研究表明,心脏具有分泌心钠素、脑钠素等物质的功能,大脑内也检测到心钠素的特异性受体’
‘另有研究用仪器记录受试者的生理数据,结果发现心脏比大脑更快作出反应,认为心脏可通过心内神经节处理信息,信息处理完后再反馈给大脑。脉管除了是血液循环的容器外更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如分泌内皮素、内皮细胞舒张因子等,其作用于心脏和血管本身,同时又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包括脑组织在内的其他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控人精神神志的作用是‘心藏脉,脉舍神’的体现’—— 吴建萍等人· ‘双心疾病的中医药论治思路’·《中医杂志》2016,2期,115页
《健康网》报道:(1)第一个植入人工心脏的克拉克“虽然植入精巧的塑料不断泵血毫厘不差,但克拉克的血管变得松驰无力,发生膨胀,他的循环系统不能保持把代氧的血液推向全身器官所需要的压力,他的结肠功能丧失了,接着他的肾功能丧失了然后大脑功能丧失了。经过充分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心脏被置换之后“心激素的分泌终止了”—心激素在体内的储存用尽之时,生命中止了。’(2)1981年加拿大生理学家阿多尔福说,心房细胞能够产生影响排泄的荷尔蒙。他的这一发现,向人们证明,心脏不仅担负着输送血液的功能,而且参与着内分泌的活动。(3)威斯理教授还发现了另外3种由心脏分泌的荷尔蒙。其中两种会对肾的活动产生影响,另一种促使血管扩张。这意味着心脏分泌的这些荷尔蒙不仅调节着机体血液的总量,同时还影响着体内的血压。(4)资料显示心脏分泌的“心纳素”有广泛而强有力生理效应,它参与了大脑神经电—化学反应的过程,基此说心参与了精神心理反应过程不应视为无稽之谈。
心激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心房可以分泌多种具有强大的多肽类物质,这种激素可以作用在身体的各个部分和组织,大脑也不例外。同时能帮助大脑进行思维,一旦缺乏,人就会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列如心钠素(ANP)它具有促进大脑功能活动,以及把心脏的指令传达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使人具有整体协调活动。(这里所说的‘心激素’,就是中医所说的‘神气’)中日医院临床发现,另一种心脏激素PYOPRGYANP56-92它与ANP都不同。提示了心脏是一多元性的内分泌系统,一种有选择作用的P-物质(肠物质),这将为小肠的微观辨证,提供有益的参考。邓铁涛《心主神明论》
总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心,不仅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即使机体的病理变化后,疾病调理过程中也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现今的很多中国人,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对西方医学崇拜的五体投地,加之官员腐败、社会风气不正、人际关系紊乱,心神紊乱,只追求升官发财。生活水平提高。吃喝玩乐,早将古人的明训忘记。所以,心血管病‘三高’病等一些慢性、常见病如井喷一样发生和发展!真是悲哉悲哉!!
张仲景心中有中医之‘心’才成为医圣
人们之所以尊称张仲景为医圣,是因为他在他所著的《伤寒论》中,全面贯彻《内经》的‘以心为核心’的理论。因而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流芳千古。
我们结合现代科学理论研究中药成果来剖析在《伤寒论》中应用数量最多,占有重要位置、人们最喜欢的‘桂枝汤’和‘小柴胡汤’来说明张仲景是如何在《伤寒论》中,全面贯彻《内经》的‘以心为核心’之理论的
桂枝汤中各药及汤的现代科学研究的药理作用
桂枝汤所用的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陈修园《金匮方歌括》说“桂枝振心阳,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也。
周凤梧在“桂枝汤证治及其加减应用”一文中说:‘桂枝入心以助阳‘(8)。
邹丽琰说:‘桂枝蒸馏液能降低再灌室颤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如恢复心率、提高心肌最大收缩速度及左室功指数,同时伴心肌摄养量增加。其作用机理为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脉流量的减少及心肌细胞乳酸脱氧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减少心肌脂质过氧产物的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9)。
刘萍 、张丽萍说:‘桂枝醛······,其具有扩血管、抗氧化、降血脂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有效成分在心血管系统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前景。(10)。
桂枝皮油有强心作用。(11)。
网上说:‘桂枝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强心、镇痛。’(12)。
现代药理研究,桂枝所含的桂枝醛,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改善血循环,使毛细血管灌流量增加,改善全身情况;(13)。
苏学卿说:‘通阳是桂枝在《伤寒论》中多种应用的核心’(14)。
刘亚娴说:‘桂枝为辛温解表药乃医界共识,然其强心之功,较发汗解表毫不逊色。’(15)。
姬水英、张选民说:‘《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桂枝应用······振奋心阳’。(16)‘。
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洪嘉禾说:‘近些年来桂枝的应用有不少新的发展,通过和有关药物配伍,被用于治疗肺结核、肝硬化、溃疡病、痨型克山病、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肌炎。配伍茯苓主要作用是治水气和止悸动冲气。桂枝配伍石膏治疗热痹亦有效。桂枝伍附子具有温经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作用······桂枝和补肾药同用,还具有温补肾阳鼓舞肾气的作用。。桂枝配伍麻黄有明显发汗作用,也可治咳喘寒症。桂枝和芍药配伍具有调和营卫,建中和里,通淤活血等功效。桂枝配伍活血药物治教疗血小板减少症具有一定疗效。桂枝和人参可用于补虚解表或益气补虚······古人经验认为‘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理;人参得桂枝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
桂枝和黄芪功能补虚,治血痹,身体不仁;又能补里虚,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桂枝和地黄多用于阴阳两虚者,地黄甘濡养阴,桂枝辛温助阳,需较长期或较大剂量应用应用地黄一类滋腻药物的阴虚患者,此时佐用桂枝可以化阴凝,防止呆胃。(17).
芍药 增加心肌血流量、抗缺氧、抑制血栓。(18)
葛根营养心肌、扩张血管、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对心肌代谢产生有益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葛根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对梗塞心机的代谢作用有良好影响、对脑血管作用比冠状血管明显、改善脑循环、而且还有改善外周循环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糖。(37)
桂枝加葛根汤的葛根亦能增强血流量。(38).。
改善脑和心冠脉缺血。临床上桂枝汤加味可治脑血管痉挛、半身不遂,还可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心悸、心律不齐。(39)。
麻黄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心率减慢的心输出量减少有对抗作用、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40)。
麻黄有解热作用,提示对人有中等的发汗作用。(36)。
厚朴使心率加快、降压。(37)。
瓜蒌‘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38)。
石膏、知母可使心率减慢、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从而降温;(39)。
黄芩能增强心房自发频率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降压镇静作用,降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脏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损伤。(40)。
半夏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41)。
人参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减轻线体损伤作用、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血小板聚集有肯定抑制作用。(42)
五苓散茯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心肌Rb 的摄取。(43)
大黄有强心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44)
附子‘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心肌收缩力、收缩幅度增加频率加快、增加心输出量、提高缺血心脏做功效率和增加心肌血液灌流、改善心肌氧的供求平衡、改善病人循环系统机能的病理状态’。(45)
五味子‘有血管舒张作用’,‘有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46)
细辛‘明显增加心脏的冠脉流量’。(47)
贝母‘有明显的镇咳作用’。(48)
生地黄‘对心脏的收缩力有显著增强’(49)
黄连‘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50)
《伤寒论》第二主方—小柴胡汤及其现代科学研究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柴胡能增强心脏收缩作用,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降血糖、降胆固醇、解热、镇痛、镇静抗炎症利胆、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抗肿瘤、耐缺氧。(51)
黄芩能增强心房自发频率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降压镇静作用,降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脏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损伤。(52)
半夏、人参 生姜大枣作用上面已说过这里不重复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方剂,其运用相当广泛。
日本人应用小柴胡方药最为广泛,他们向世界(包括中国)出口的中药小柴胡冲剂最多。有人说,日本人广泛应用《小柴胡冲剂》和其他中药制剂,只是应用中药,没用中医理论。所以,他们说中医理论无用。这是大错而特错。日本人相当精明,他们深入研究《伤寒论》,得知《伤寒论》全面贯彻《内经》‘以心为核心’的理论。他们深知:心功能不足是其他脏腑发生病理变化的根本。应用或含入以上这个理论应用于《小柴胡冲剂》于临床治疗中。所以在世界中药市场上份额占有绝对的优势!
日本人对小柴胡汤的研究摘录如下:
1扶正祛邪,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调整作用
小柴胡可以增强产生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2,增强巨噬细胞,产生胸腺细胞,可激活辅助性T细胞活性,对乙型慢性肝炎,预防肝硬变患者带便的癌变,可以明显抑制延缓艾氏腹水癌的生长和发育
2抗炎 小柴胡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子的分泌,刺激垂体,或抑制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抑制而促进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而抗炎。
非激素氧抗作用:小柴胡汤在促进抗体产生,激活细胞性免疫的同时从巨噬细胞诱导脂类皮质素,抑制磷脂酶A2活性,通过抑制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的产生,达到抗炎的效果。并通过抑制使组织发生障碍的过氧化物与过氧化氢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
3保护肝细胞 小柴胡汤促进肝再生的作用,加速肝细胞周期,作用于细胞G1(细胞准备复制DNA的时期)后期而促进了干细胞的再生,,该作用与肝再生调节因子胰岛素、胰高糖素有协同效果。
4其他药理作用 改善动脉硬化,近年来血凝纤溶系统造成的血液性恶化,在动脉硬化成因中的作用已引起注意,小柴胡汤对不同机制引起的高脂血症都有改善作用,说明其降脂的机理不是单一的。实验证明小柴胡汤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阻止内皮细胞损伤。以小柴胡汤处理血小板后添加中性粒细胞,可明显抑制过氧化物产生,其抑制不受中性粒细胞存在的影响。所以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刺激血小板产生过氧化物,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缓解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而防止老化。
小柴胡汤是汉方中利用率最多的方剂之一,可以治疗慢性肝炎、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包括湿疹、皮炎、荨麻疹)治疗继发性习惯性流产、治疗中枢性味觉障碍、癫痫、、肾病等。柴苓汤治疗类风性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渗出性中耳炎、妊娠中毒症等。柴朴(半夏厚朴汤)汤治疗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还能治胃肠疾病、抑郁症、排精障碍症、气血津液水郁滞诸证。
‘小柴胡汤’是调养心胆功能失调,改变其病理变化的方剂。
深入探讨《伤寒杂病论》这部世界瞩目的经典著作的精髓:全书贯穿着‘以心为核心’的中医的理论,并已得到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所证实。
是张仲景对‘主明则下安’既‘心好一切都好‘的证明和对‘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即’心功能失常,影响各个脏腑’的诠释。
《伤寒杂病论》用药精练准确,组方严密、变化多端。其中一味药的增、减,药量变化,所治病症大不相同;两方合用,所治之病症更广泛。可谓是出神入化也!是以不变应多变,以一变应万变。
《伤寒杂病论》真是一部跨越时代的灿烂明珠,即使用现代科学研究也不落后,乃是佼佼者,流芳千古。因其全书体现出宏观的中医医学理论与现代的微观医学理论相结合。为我们为如何学习和研究,以及发展中医药指明了方向!。
谁掌握运用好《内经》‘以心为核心’的理论,学好《伤寒杂病论》,并用心结合现代科学对中药研究的成果灵活运用其方药,谁就能成为一个好中医,并能使中医走向世界!
用‘心’的理论创建的方剂流芳千古
解表剂代表方,桂枝汤;泻下剂的代表方,大承气汤;和解剂的代表剂,小柴胡汤、逍遥散;清热剂的代表方,白虎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温里剂的代表方,理中丸、大、小建中汤,四逆汤;补益剂的代表方。四君、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固涩剂的代表方,玉屏风散;祛湿剂的代表方,五苓散、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都是以治心为主的药为主药;理气剂的代表方,瓜蒌薤白白酒汤。还有开窍剂、安神剂、理血剂更为明显。
这些方中的主要药都是以调节心功能的药为主药的,在保护中国人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从创建到今日都是医生喜闻乐用的方药
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分析在应用中有代表性的方剂中的药物的功效:
理气剂方药—越鞠丸,药有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
祛风的川芎茶调散有川芎、甘草、羌活、荆芥、白芷、细辛、防风、薄荷。
祛痰的二陈汤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消导剂的保和丸有山楂陈皮、神曲、半夏、茯苓、连翘、莱菔子。
平胃散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祛湿剂的羌活胜湿汤有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清热剂的龙胆泻肝丸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圈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补益剂的六味地黄丸有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加附子、肉桂为金贵肾气丸。这两个方剂的君药都是熟地。
以上方剂中许多中药在《伤寒论》的药理解释中已说过,只有苍术、香附、、栀子、羌活、荆芥、白芷、防风、薄荷、山楂、陈皮、连翘、、独活、、龙胆草等药没涉及到没涉及到,下面来看现代科学对这些药的药理研究,我们只记录主要药对心的作用部分,其他的省略
熟地有强心利尿、抗衰老、降低血压、壮骨髓造血、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异常激素、抑制血栓。—来自2018年3月19日头条号《优质健康》国医在线。
栀子有降低心肌收缩力、抗菌和消炎作用,防止动脉硬化-474页
荆芥有抗氧化作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荆芥条
龙胆草有抑制心脏,使心率减慢、降压作用。《中药大辞典》龙胆条
独活对心脏有抑制作用、降压、抑制血小板集聚。阴键、郭立弓主编《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507页
苍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有降血糖作用大剂量有降压作用。《中药大辞典》1068页苍术条
连翘其药果壳有轻微的强心作用、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和、静脉回心血量、既有升血压又有降低血压作用,可能是由于本品有扩张血管和收缩血管双重作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358页
白芷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258页
陈皮可降低冠脉阻力、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388页
香附能提高镇痛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中药大辞典》1672页
羌活对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挥发油有明显的加强营养性血流量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381页。
山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律的作用,有较强的降压作用,与益母草的合剂可消除冠状动脉的脂质沉积、弹性纤维断裂、缺损、溃疡及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104页
防风有抑制血栓娩的形成和抗惊厥作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329页。
我们成天说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的遗产,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效结合阐述中药药理就是发扬祖国文化遗产!
我的医疗实践证明:人的生命活动是‘以心为核心的’
我们在五十来年医疗实践中,。从初心到潜心研究《内经》和《伤寒论》。所以心中特信服‘以心为核心’的理论,并根据此理论创建了《麝参七》散,治疗了几万余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由其引起的有关病症,如高低血压、面瘫、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腰间盘脱出、慢性结肠炎、肺病、脾胃病、肝炎、肝脾肿大、肾病和各种妇科病、呼吸暂停症、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风及过敏性疾病和癌症术后病症地调养、延长生命等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林高 ,辽宁省朝阳市人,1945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1978~1980年又在辽宁中医学院专门攻读中医“四大经典”。主任医师,国家注册的心血管病专家,朝阳市名老中医。
曾任朝阳市中医院业务院长、市二院中医科主任。
在朝阳卫校为大、中专学生讲授中医专业课十七年。1980年至今为朝阳老年大学讲授中医养生课。在中、美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2005年退休后开办了‘林高中医诊所’。
1969年大学毕业后,五十来年一直用心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论,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形成了以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路闭塞而不通,形体大伤。’保健康和治病的原则。
健康是幸福,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而获得,如调节情绪养好心、饮食、运动、及时治疗等。所以要记住常识和规律,争取一生健康。
为了方便患者治疗和养生爱好者,互留电话号码,随访用药情况,共亨用药和养生的心得。
林鸿锋:1977年出生,辽宁省朝阳市人,2001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林氏学术继承人。在朝阳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工作,查阅中西医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资料,并在临床中观察治疗效果。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