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志养生
虚拟恋爱能满足真实需求吗
日期:2018-05-07 阅读:1342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健康报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庄文旭


  2013年,好莱坞电影《她》上映。电影中的主人公爱上了一位特殊的虚拟女性:萨曼莎。萨曼莎是一个电脑操作系统,但有着撩人的声音,能和你谈笑风生,能倾听你的苦闷,能随时满足你的交流需求。2014年,“萨曼莎”由电影走入真实世界。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发布一款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小冰”。依靠实时情感决策对话引擎,凭借微软独特的“情感计算框架”,小冰可以以甜美风趣的风格与用户进行即时交流。最近甚至流行起了各种虚拟的恋爱手游。游戏中近乎完美的“男友”会给你打来电话,声音好听到让耳朵会“怀孕”,甚至突然强吻你。脸红心跳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你能接受虚拟恋爱吗?人为什么会爱上虚拟角色或者机器人?本期我们邀请专家为您分析这背后的心理动机。——编者

  手机、网络的力量,似乎足以改写智者的箴言。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而现在,即使离群索居,又何妨?看似孤独,又如何?手机那方的虚拟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们构建和社会的连接,构建一种新的人类社会性本质。

  有意思的是,虚拟一词本身就带有荒诞的矛盾性。其英文“Virtual”,既有“真实,实质”的意思,也有“虚拟,虚幻”的意思。所以当我们一边还在好奇,为什么虚拟恋爱会成为一种爱好,甚至是迷恋,另一边也将我们的真切需求映射在这个虚拟世界中。

  虚拟可以规避责任和风险

  人类有哪些最基本的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归结了五类: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下到上,这五层需求构成了一个需求的金字塔,一般而言,我们需要从最底层的需求开始攀爬。网络的出现也渗透到了这座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恐怕马斯洛这位心理学大咖不会想到,在这一理论提出的70年后,网民们戏谑地将“wifi”列为需求的金字塔基层。也是,有了网络之后,上述的需求几乎都可以在虚拟世界得到供给或是替代的满足:从点外卖(生理需求)到直播打赏(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应有尽有。

  既然许多基本需求都可以通过现实和虚拟的两个通道来完成,走哪条路似乎就取决于行动者的特质。身边的一位男性朋友曾这样评论虚拟恋爱游戏:“在这样的游戏中,得到了完美的恋爱,不用承担责任。”这里“完美”可能指的是没有伤害,“责任”更类似于一种情绪的负担。现实关系中充满了爱与恨,拥抱与拒绝的微妙变化,而真切的拒斥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创伤”的体验。心理学家发现,在人际互动遭遇排斥和冷落,会引发沮丧、焦虑、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更惊奇的是,大脑的某些区域会异常活跃,而这些活动模式和我们身体上遭受疼痛时的大脑活动是类似的。害羞的人,大概最惧怕社会拒斥了。美国曾在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个追踪调查,发现和上世纪70年代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会描述自己是害羞的。害羞的特质和科技的发展似乎正在形成一个正向反馈,彼此助长。足不出户,没有风险,就能修成一次正果。这样利害分明的结局,怎能不让人向往一场虚拟恋爱?

  虚拟可以迎合自恋之心

  伴随着科技革命,另一个正在进化中的人类特质可能是自恋。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内隐或是隐性的自恋。“夸夸其谈”、“自我中心”、“张扬”可能是人们对自恋者的一般印象。而隐性自恋者可能表现羞涩,甚至对自己总是充满了各种“差评”和羞耻感。虽然外在表现有区别,但是自恋者的核心永远是相同的: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显性的自恋者外化地追逐着这一完美自我,而隐性的自恋者为自己无法达到这一完美而哀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和理想之外的一个自我:虚拟自我。在虚拟的恋爱关系中,虚拟自我成了一种对真实和理想差距的完美调和者。不完美的自己,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尽情地和完美的“他/她”在一起。没有羞愧,没有他人挑剔的眼光评判,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和安全!能不爱上虚拟恋爱吗?因为这么完美的恋爱,只有完美的自己可以找到。

  谁又能没有一点害羞和隐藏的自恋之心呢?两种特质都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远在古希腊神话中就能找到它们的踪迹:想想害羞的少女达芙妮和自恋的美少年纳喀索斯。虚拟恋爱的手游大概最能唤醒这两个家伙,满足我们部分最真实的需求。

  人际交往的美好不可替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两点需要我们谨记:一是虚拟恋爱中如此美好的(单向)关系让人很容易忘却人际吸引中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美好的外貌、体贴的行为、迷人的声音固然是吸引人的正面因素,但有些看似不美好的东西同样也是迷人的。比如自我暴露的缺点。想想约会中那些自我暴露的囧事引得两人同时笑得前俯后仰的温馨画面。缺陷让我们的人性更丰满,坦诚地接纳自己的不足是一种可贵的真诚。二是过于迷恋可能会陷入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和虚拟关系中,他很有可能逐渐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对真实的人心缺乏感知力,甚至彻底退缩而和社会隔绝。在日本,存在一种严重的“宅”现象,叫蛰居。一些健全的年轻人数月甚至数年不出门,不工作。精神病学家们担忧这一现象是否为病态,因为这些人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回到真实世界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心理痛苦。

  那有什么时刻,会让我们对虚拟恋爱游戏感到索然无味而果断卸载?一个之前玩这类游戏玩得很嗨的朋友回答得这样举重若轻,这样羡煞旁人:“因为我恋爱了,谈了真的男朋友……”另一位对这类游戏从始至终持冷漠态度的朋友这样说:“白起(一款恋爱手游的主人公)又不能在晚上给我按摩一下酸痛的肩膀……”

  看来虚拟恋爱,充其量只是满足了我们部分的自我个体需求,而最真切、最美好的时刻将永远是人和人的互动,那是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愉悦。亚里士多德的箴言将依然有效。(选自《健康报》)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