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春季多发冠心病 了解这些做好预防工作
日期:2018-04-03 阅读:2375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山西晚报

    一进入春季,多种心脑血管病都迎来了一个高发期,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更高,为什么这个季节冠心病的发病率会增加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

    本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二科主任乔占瑞。

    A 两方面因素致春季冠心病高发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叫缺血性心脏病,它是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乔占瑞介绍,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人,每年冠心病新发病人数约有100万人,冠心病死亡率占所有心脏病死亡人数的10%~20%,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令人堪忧。

    时下正值春季,万物复苏,也是中老年人冠心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低且变化多端,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这是首要危险因素;同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一步引起血管收缩或痉挛,使得管腔闭塞,而血管内的斑块被损伤后即引起血栓堵塞血管,进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B 了解冠心病是预防前提

    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美国和某些工业化国家的主要死因,美国人称冠心病为“时代的瘟疫”。“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吸烟、压力等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冠心病的知识应该得到普及。”乔占瑞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了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流减少或完全停止。当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起心肌缺血,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若血管发生完全闭塞,就会出现心肌梗死。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多数冠心病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有的可直接出现心肌梗死;有的可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或进行其他治疗时发现;有的表现为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少数人因为突发的心搏骤停而猝死。

    乔占瑞说,目前冠心病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药物治疗是基础,一旦确诊为冠心病,无论是否进行支架或搭桥,都需要长期服用一些基本药物,包括抗血栓药物、降脂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及溶栓等药物。但要遵循医生的医嘱。“治疗固然重要,但预防更重要,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机会。记住:有胸痛到医院,做个心电图就可初步判断有无心肌梗死,可挽救许多生命。”

    一旦查出冠心病,要尽早治疗,千万不能任其发展,久拖不治,要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另外,对于那些经过紧急抢救后病情好转,一切症状都已消失的冠心病患者,应该特别警惕:冠心病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疾病,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危险!据统计,有50%的突发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没有任何症状。更何况,那些冠心病患者本来存在的高危因素,并未因症状消失而消失,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C 春季如何预防冠心病

    乔占瑞表示,春季预防冠心病首先要注意防寒,避免呼吸道感染是关键。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以防感染呼吸道疾病,加重心脏负荷。

    其次,平时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风拂面,应多到户外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当然活动时应结伴同行,并带好急救药品。

    第三,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还要进行定期的体检,尽量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存在,如有冠心病临床表现时,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第四,要特别注意冠心病高发的3个“关键时刻”:第一时刻,早上起床后。早上6点—10点钟是“魔鬼时间”,冠心病老人发作心肌梗塞、脑中风,70%是在这个时间。冠心病老人起床后吸氧15分钟,及时缓解心脏缺氧的负担,就会极大地降低发病的可能性,还可以补足一天的氧气缺口;第二时刻,晚上睡觉前。晚上睡觉的时候,血液流动慢,容易形成缺血缺氧性的脑梗塞。冠心病老人睡觉前吸氧15分钟,使血液中含氧充足,就会有效降低发病几率,可以睡得更安心;第三时刻,头晕、胸闷、气短时。头晕、胸闷、气短、心悸,都是体内缺氧的信号,往往也是发作心梗、脑梗的前兆。在这时,冠心病老人应及时吸氧,不舒服的缺氧症状就会消除。

    最后呢,就是合理饮食。春季宜饮食清淡,但很多患者对饮食清淡有一定误解,饮食清淡是指少油、少盐、少动物性食物的膳食,并不是说不吃肉类食物,因此要注意荤素搭配。(李永江)(责编:李轶群、杨迪)(选自《人民网》)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东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