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养生”是属于“艺术治疗”“艺术养生”的内容之一。实践证明书法绘画能延年益寿,古往今来的书画家,多为年逾古稀的寿星。如唐代柳公权八十八岁、欧阳询八十五岁、颜真卿七十六岁(被李希烈杀害),元代杨维桢七十五岁、赵梦頫六十九岁,明代文微明九十岁、文嘉八十三岁、董其昌八十二岁,清代王时敏八十八岁、王监七十八岁、王石谷八十五岁、吴昌硕八十五岁、黄宾虹九十二岁、齐白石九十七岁、张大千八十四岁、何香凝九十四岁等等。
有人对明清两代二十八位帝王、高僧和书画家的寿命做过比较,书画家平均寿命为七十九点七岁,高僧平均寿命为六十七岁,书画家平均寿命比高僧平均寿命高出十二点七岁,说明书画的活动比高僧的修行还有利于健康。而三者中帝王平均寿命最低,原因与他们奢侈淫逸的生活有关。但是历史上有四位八十岁以上的帝王,他们都爱好书画。梁武帝(陈霸先)八十六岁,武后(武则天)八十二岁,宋高宗(赵构)八十一岁,清高宗(弘历·乾隆)八十九岁。
艺术是人之心灵最活跃、体验最丰富的创造产物,中国书画是最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艺术活动,由于书画过程中的特殊的动作过程,长期的书画活动对人的生理、心理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功能。
书画养生体现了动静结合、脑体结合,“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动以养形体,静以养神脑。书画者在这种动静结合、脑体结合的运动中,达到了五脏六腑协调、身心统一的境界,对健康长寿必然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书画追求“意、气、神”。意:意境,即求静息凝神,精神专注,杂念全消,全神贯注于书画的构思与运作中,这就是心要“静”;气:气势,即要求书画者气运于笔端,动作稳健、笔墨挥洒,这就是身要“动”;神:神态,即书画作品这个在“动静结合”“脑体结合”的创造成果中,体现出的美好意境和气势,从虚实相生中感受到变化莫测的“道”、超拔的气势与飘逸的神韵。使者及欣赏者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到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上的提升。让人们在书画艺术美的欣赏享受之中,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书画的心理调节功能。一般认为书画创造的情景及过程能使作者产生愉快、轻松、清虑、专心和舒散等心理反应和状态。这就是书画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心理和生理效果的原因。书画过程中,强调精神专一、松静自然、动静结合、精神专注,这与儒家道、佛家修身养性要求有相似之处,使心身进入静的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正因为书画活动的动静结合、心脑结合,有人认为书画还有与气功和太极拳相通之处。可以养性娱心,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使手得到充分的锻炼。
书画的陶冶情操功能。在书画创造过程中,作者进入专一、忘我的境界,同时也远离、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郁闷,整个心灵沉浸在笔墨之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级美感经验的享受。这种享受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滋润、充养,从而萌发对喜悦的心境。另外书画作者要看(选择)美好的事物,画美好的事物,创造美好的作品,让欣赏者欣赏美好的作品,这无论是对作者还是欣赏者的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将养成用美好的眼光,观察美好事物的习惯,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生活的本意,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社会文明和谐也将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