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阅读养生
科普|抑郁症的阅读疗法
日期:2017-10-25 阅读:6432次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

利益相关#因为自己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倾向,对抑郁症的现状十分关注。

可惜上学期和学新闻的基友申请一个有关抑郁症的课题,被校方给否决了。当时的导师就说过这样的题材比较边缘化,但我仍旧想要试图阐释这种现象。

我身边有些朋友长期受抑郁症之苦,包括我自己。从表面上看,抑郁症是看不出来的,除非你已经是重度患者。我曾经想过自杀,不要觉得这很奇怪,你也很有可能在某个不愿起来的早晨或者夜深人静的夜晚,脑中突然出现这个想法。

当我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我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只想躲在自己的安全区内,别人也不要来打扰我。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幻听、妄想等状态。我会把自己的存在感缩到最小,不会感到饥饿,但是感觉很累,很累。而这好像是生活的压力造成的错觉。

我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为什么别人那么厉害。

我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成就感,好像身体和意识已经分离开来。

我的价值观消极,低迷,觉得找不到人生方向。

这些你都有过吗?

我采访过一个重度抑郁症的朋友。采取药物治疗后,他现在好多了。但仍旧感到与世界格格不入,主要是他的价值观无法与主流相融入。其抑郁症的产生不是一瞬间或者短时的,而是长久存在,并且随时会复发的一种状况。只要外在因素出现偏差,心理机制承受不了就会病变。弗洛伊德的著作中重点强调童年阴影对以后的成长中起到的负面影响,但据我所知,他并没有这种影响,但也不能十分确定是否受到这方面的因素。

“我有时候很骄傲,因为我懂的比别人多,所以我会大声说出来我知道的。”

和很多抑郁症不同的是,自大很可能也是产生的原因之一。因为有一种情况说的是自大背后是一种深深的自卑。希望被社会,大众所认同,想要引人注目,渴求成功,这样的价值观非常普遍,但也同样容易引发抑郁症。

“我应该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我应该做这些,但是我找不到这些的价值在哪?”

我们看到“应该”这个词,它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驱动力,“应该”的词义在百科的解释是:“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从这里,我们发现“应该”是被外在强迫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多少事情是基于本人该做的,只不过是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价值观。

正如我那个朋友所说:“要想治愈抑郁症,就是不断进行自我构建,重建或者完善价值观,改变认知状态。”

下面,我会具体谈谈抑郁症的现状和所谓的“阅读疗法”的自我重构理念。

抑郁症是什么?

广义的来讲,你能想到的所有消极的观念都是抑郁症的内涵和外延。狭义上来讲,抑郁症是一种当抑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影响正常的生活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抑郁症的核心是“抑郁”,即情绪低落。很显然,抑郁和抑郁症的区别无非是时间问题,而是否形成病症的关键是你否跨了过去。

根据WHO最新报告,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第二大类疾病。第一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再说的严重点,在我国每年28.7万起的自杀案例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我们会被这样的数据惊到,要知道我们以为的抑郁症不过是心理上的疾病,却有这样惊人的破坏力和影响力。甚至让我们害怕,抑郁症是否会传播。

很不幸的是,抑郁症是会传染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默纳·韦斯曼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论文称,患抑郁症的父母如不接受治疗,他们的孩子也有可能会产生焦虑和心理问题。

我们会发现,如果自己一直不停传播负能量,抱怨生活,长期以后身边的朋友很可能也会沉浸在低气压之中。如果你没有改变,有些人或许选择离开了你,有些人被你影响情绪也产生愤懑不满。要知道,坏的事情总是更容易被影响到的。

抑郁症的症状

每个人的症状都有所不同。根据官方资料,主要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为典型。一些具体的表现可以自寻百度。

抑郁症患者通常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失败者,背运者和被俘获者,认为自己的将来一片黑暗;常表现出社交冷漠和顺从行为,却体验高度的愤怒,拒绝他人。

“我看到有个吧友因为小时候父母的影响而导致的抑郁症,已经从大学退学。她称:‘某种程度上你们并不能理解,不是一句开心点就能解决的问题,我有时也会突然有那么一会的时间想忘掉过去活下去,可是还是会被绝望的念头打消,有的时候我并不想死。’

另一个吧友的症状更加严重些:‘然后我逐渐开始持续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特别痛苦,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负担,可有可无。父母,老师,同学一直在鼓励我,我父亲说他理解我,希望我也理解他们。可是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理解头里有座山,晚上睡不着觉的感受。不是我不理解他们,而是我自己连活着干嘛都不知道。我的同学也对我说,没有想到我会因此休学,我看起来没有多严重,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我没办法去解释。而且我现在特别不愿意见人,尤其是熟悉的人,我不知道要怎么去面对。持续了近两个月,看过精神科,开始说是情绪障碍,但是我爸不相信,不让我吃那个调节情绪的药。然后就去看神经内科,说是神经衰弱,然后吃了近两周补脑子的药,有一些好转,但是停了两天后,情绪又开始不受控制。在最难受的时候,我会用圆规划自己的手,来缓解压抑。然后又去看消化内科,肚子疼,医生也说是情绪引起的。昨天下午再次去看精神科,确诊抑郁症,身体上的头疼,都是抑郁症引起的躯体表现。医生重新开了药。我爸现在每天陪着我,我脾气现在特别暴躁,也不愿意多与人说话。两周后去复查。’”

不理解的人因为无法理解别人的举动。但很显然我想要说的是,我们没见过的不等于不存在。

而除了痛苦,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平等。

抑郁症最大的症状在于:身患抑郁症的人明明知道自己得病了,或者持续这种状态不好,想要去改变,甚至迫切地有所行动。可是很多人都会说“我做不到”!

“我做不到”这句话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一句话。同样和懒癌患者,拖延症患者的口头禅一样的话语。外人会轻易将三者混淆,但很不幸,抑郁症患者的“我做不到”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行,更是打心底里就否定了自己。

请大家不要再将抑郁症患者与懒癌,拖延症患者混为一谈了,要注意的是,如果后两者积压到一定程度会病化成抑郁症。所以,请重度懒癌和拖延症者要开始注意和行动起来了。

为什么中国抑郁症患者比例(终生患病率)如此之低?

但我没想到的是,WHO曾委托哈佛大学医学院凯斯勒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跨国的抑郁症调查,该调查覆盖18个国家,访谈了约9万民众,2011年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仅为6.5%,该比例在所有被调查的国家中是最低的。

注:这十八个国家分别是,十大高收入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荷兰、新西兰、西班牙、美国)和八个中低收入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印度、中国、黎巴嫩、墨西哥、南非、乌克兰)。总样本数为89037。该研究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简称CIDI)的面访资料进行的,该资料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第四版中关于重性抑郁发作的定义来设计。

研究显示,高收入国家人民的抑郁症平均终生患病率为14.6%,其中最高为法国(21%),中低收入国家人民的平均终生患病率为11.1%,其中中国最低,只有6.5%然而,在这项跨国研究中,中国的样本主要集中在深圳,此调查是否能代表全中国的状况或许存疑。但不只这份研究显示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的比率较低,其他研究,如有学者在北京、上海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两个城市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只有3.6%;一些学者调查的北京只有5.3%;还有学者调查的昆明只有1.96%。

这些研究都是大型调查,同样采用WHO的CIDI进行访谈,但都一致地显示了中国城市人群抑郁症的低比例,甚至比深圳的6.5%还低。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偏低,这是许多研究已呈现的事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

这里会介绍两个新名词,即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我简单地概括下(可能和正规地有些出入,尽量好理解)。

社会结构即社会阶层结构,上层建筑的一种,包括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具备和西方国家相似的社会结构,即我们所说的规则,条条框框,人必须在这个结构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社会建构是社会结构生成随之而产生的条件,简化的说是帮助构建社会结构而需要的伴随品。举个例子,社会结构建设了医院,那么建构则需要人们产生“有病就去看”的想法。

说到这里,你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了。——我们的社会建构并不完善。

就像我的那个朋友那样,不用说他,就说我自己吧。

我会承认自己有病吗?要知道,抑郁症虽然名字很美,但它仍然是慢性精神病的一种。在抑郁症这个学名出来之前,我们还一直沿用“神经衰弱”这个学词。

中国人有多害怕“病”?讳疾忌医自古就有。更不用说是“神经病”了。即使最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普及边缘性文化,LGBT等亚文化的观念,但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等东西还存在着非常大的误解。

污名化是造成我国郁症患者比例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硬性设备条件如精神科医护人员不足,心理咨询师缺乏等。总而言之,在抑郁症这个西医病名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层面存在不均质的现象,这是国际与国内抑郁症比例产生差异的关键。

所以,我想呼吁:对抑郁症的去污名化。正视抑郁症,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抑郁症的阅读疗法是什么?

在整篇文章中,我并没有提及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主要是我认为,抑郁症形成的原因很主观,没有定性。在比较权威且研究多年的医学和心理学界也没有下结论。

除了我上述提到的家庭因素之外,还有工作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挫败事件等。甚至于在某一天我们看了一部黑暗系的电影也会感到抑郁的来临。这些我都统称为“外界应该压力”。

“内在因素”包括人格气质的自卑,尤其是抑郁质的人格,自我否定,消极暗示等。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外在因素往往是激发内心抑郁的关键。

抑郁症会遗传吗?根据资料显示,这是很有可能的。

抑郁症普遍吗?你说呢,看看自己现在在干什么吧,你的行动很可能就是抑郁的前兆。

你想治疗抑郁症吗?当然,我们都想。

那么,除了众所周知的物理、药物治疗等听起来就骇人,心理疗法见效又慢的办法外,不如试试阅读疗法吧。这里我要承认一个错误,在某一种程度上,阅读疗法也是心理疗法的一种,因为阅读疗法改变的就是“内心的固有认知”。

这对抑郁症患者很难,但至少比那些我们听惯的方法简单一些。比如他们让你与人多接触,多和朋友倾诉,吃美食听音乐跑步等等。你肯定会说:“我做不到。尤其是与人交往这方面简直是一种折磨。”

那么,朋友,请看书吧。——阅读疗法

在我国,泰山医学院阅读疗法研究团队的“大学生抑郁症阅读疗法中医学配伍书方研究”课题已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该团队涉足于大学生抑郁症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多年,已经研制出了20多个抗抑郁的有效单方,其中,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的疗效极为显著,很有代表性。

这种疗法非我国首创,在美国,大卫·伯恩斯的《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是精神科医师给抑郁症患者常开的“药方”;意大利的抑郁症阅读疗法实务,已向研究团队的专业化和“诗药”的商品化方向发展。朗费罗的《生之礼赞》作为有效单方,已被应用于临床。在英国,精神病专家认为阅读疗法对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患者能产生良好效果。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成为英国治疗抑郁症的首选。

《生命的重建》药方说明书一览:

这本书更适合于童年因素产生的抑郁症,在了解这本书的作者露易丝·海这个人之后,你甚至会觉得这种疗法不过是“看谁比她更惨罢了”,当然最后都没有她惨,从而使患者产生“既然她都挺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呢?”这样的想法。

还真别说,有一位患5年中度抑郁的女大学生,她在读了《生命的重建》后,兴奋地说:“老师,这本书太好了,简直就是为我写的!我小时候的遭遇和露易丝·海太相似了,露易丝·海比我更惨,她没被厄运打败,自强不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我为什么要自暴自弃呢?”她反复阅读《生命的重建》8遍,逐渐建立起“爱自己,接纳自己,我生命有价值、有意义”的积极思维模式。并在两个月后彻底摆脱抑郁。

她不是第一个成功治愈的案例,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摘取几段《生命的重建》中的内容:

【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贡献出去的,转眼间就会把它们都收回来。

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有自己所造成。我们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创造将来的‘果’。别忽略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们所思所想,所说所做的,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我们决不可以把自己制造出来的事情,将责任推给他人,埋怨他人;我们应该知道──如果有错,错在我们自己。我们的心意不可能被他人,他物,或任何力量所支配,我们应该听从佛陀慈悲的训示,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和平、公证、友爱。人们常常讲以下的两句话,你不妨想想,那一句话是你自己也常说的?

这两句话是:

‘所有的人,对我都别有用心,不怀好意。’

‘所有的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

别轻视著两句不同句子的力量,它们往往会为你制造出不同的环境来;你自己一贯所相信的,都会变成事实。】

没错,典型的鸡汤学,长期看我文章的人了解我一向最痛恨这种治愈系的文字的。有种被洗脑的嫌疑。但书籍和话语一样,从来都是你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我虽然不喜欢甚至反对鸡汤学,但并不否认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这样真善美的文字。

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乐观的,阳光的,正确的价值观和环境。

没有人喜欢恶,可惜有时候环境却不得不逼着我们去辨别恶或者作恶。

很神奇的是,看的多了,《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会有一种力量,就像爱是无法解释的一样。

​列个书单,当然你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有些为心理老师推荐)

1、狼图腾作者姜戎

2、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

3、《生命的重建》作者露易丝·海

4、《失落的幸福经典》作者佛罗伦斯·西恩

5、《人性的弱点》 作者卡耐基

6、《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

7、《阅读疗法书目》 作者王波

现代作家秦瘦欧曾说:“我自小多病,但又最怕服药打针,几乎每次都是依靠着《西游记》《封神演义》《江湖奇侠传》《福尔摩斯大探案》等书,获得充分休息并恢复健康。近年则把金庸、梁羽生、琼瑶三位先生的巨作作为药物,以对抗伤风流感乃至心脏早搏等,几乎百试百验。”

试试吧,阅读疗法或许最终无法让你爱上自己,但会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出现。

亲爱的,我可以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参考文献:

[1]萧易忻.“抑郁症如何产生”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视角[J].社会,2016,36(02):191-214.

[2]周爱保,马书采.抑郁症:一个依恋和社会阶层的视角[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01):55~59.

[3]宫梅玲,孙燕,徐海军.抑郁症阅读疗法单方体例初探———以《生命的重建》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02):54-58.

[4]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

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磊

版权所有 © 中医精准养生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辽ICP备17018072号-1